忍而有度——读书之思与悟(104)

标签:
读书 |
一位师兄,从农村考进省会的大学。
毕业后,毫无身家背景的他在大城市里赤手空拳打拼,几年之间,超越众多对手,做到了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而且被上层列为后备领导的种子入选。他一直是我们的职场榜样。
学友说,此人除了勤学苦干、聪明好学之外,还有一样旁人没有的优点:特别能忍,领导不论说什么,哪怕错怪,当众让人下不来台的严厉批评,他都可以炮弹当糖吞,一脸笑意,恭谦地接受下来。时间一长,他在那群自视甚高、太有“个性”的城市青年中自然脱颖而出,在领导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正在他干得风生水起,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忽然听说他从那家极有实力的公司辞职,另找东家从零干起。某天路遇,我忍不住问起他原因。
“也没什么,还不是当时一口气上不来。”他笑,眼里却一抹掩不住的失落。
我更加好奇,以“能忍”著称的他,什么事会让他“一口气上不来”?
说起来,真不是什么大事。某周日加班,师兄和他的顶头上司都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了单位,上司等着他做出一个方案,两个三岁多的小朋友在一边玩着。师兄的儿子拿着一订书机好奇地拨弄,上司的儿子不由分说抢了过去,他儿子急了,也去抢,上司的儿子拿着订书机就朝师兄儿子的头上打去,孩子头上鼓起个大包,哇的一声哭了,师兄顿时心疼不已。
上司拿过儿子手中的订书机,没朝孩子头上的疙瘩看一眼,只笑着说了句“这孩子,从小就有个性”,就没了下文。
师兄方案也不做了,拉起孩子就走。第二天,辞职报告就递了。两个三岁小孩的打闹,竟成了他职业的转折点。
还有一个女友,单亲家庭出来的,母亲靠夏卖冰棍冬卖馄饨供她念完书。她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境遇。
她后来如愿和一个高干家庭出身、条件优越的男孩谈恋爱。对两人差距心知肚明的女孩,工作学习十分努力,对男孩也极迁就。到男孩家去玩,从没受到什么礼遇,她也毫不介意,经常反客为主地做出一桌好菜,取悦对方父母。
甚至男孩有个漂亮红颜知己不时在他们的生活中若隐若现,她也睁只眼闭只眼:“”
经过三年之久,男孩和他的父母逐渐为她的温柔贤惠所动,他们的婚事被提上了日程。
也是为了一件很小的事,女孩功亏一篑,和男孩分手了。
那天,他们俩和女孩的母亲一起在商城里挑选结婚用品的时候,女孩的妈妈看中一套打折的四件套,让他们买下来,男孩嘟囔一句“质量这么差,什么品位啊”,声音虽然不大,如织的人流中,女孩母亲的脸红了,在男孩不易察觉的轻蔑眼光里,女孩下了说“再见”的决心,而且毫不犹豫。
好像都是忍住了一世忍不了一时、小不忍而乱大谋的故事。可是,我能理解他们的决绝。
师兄说:谁愿意忍?“忍”字心上一把刀,起点低不是我的错,我的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有一天我的儿子不用再忍。
女友幽幽地说:妈妈吃了太多苦,我想让她过上好日子,我卑微没关系,可是我不愿周围的任何人让她再受委屈,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谁愿意卑微?今天的卑微只能是为了成全明天的自己,或者,生命中的挚爱。
(新闻来源:《羊城晚报》)
【思与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所当时的中国现状,在当时的战争时代,我们国家乃至国民一直在容忍着其他国家的侵略,可到最后换来的只是挨打受气,所以只有我们不在过度的忍让下去,团结一切的力量去反抗,才能够不被别人欺负!
大到国家要忍让有度,小的家庭依然也要在忍让上有个度,在家庭中,孩子是一个家庭奋斗的动力和方向,而就是把自己的孩子看的太重,总是有种“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担忧,就这样一再容忍孩子犯下的过错,才造成了现在一些孩子在社会中没有担待和无知法律的现象。
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的忍让也有点太过了,甚至愿意抛弃自己的人格去忍让,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外企的大公司,老板为了考验员工的忠诚,只要员工愿意跪在他面前的就可以留下,不愿意的就自己走人,结果大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工作跪下了,如果连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就可以忍让的话,那么只能被别人看着是一个懦弱的人。
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能让你喘息的空间就越有限;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在有些事中,无须把自己摆得太低,属于自己的,都要积极地争取;在有些人前,不必一而再的容忍,不能让别人践踏你的底线。只有挺直了腰板,世界给你的回馈才会多点。
忍让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与度量,忍让是一种升华个人品性的素质。但是,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度,一味忍让,意味着丧失原则。一味忍让,意味着没有人格。一味忍让,意味着软弱可欺。一味忍让,意味着面临步步进逼的危险。一味忍让,意味着将走入绝路。
所以我们要在学会容忍的同时也不要丢了自己的底线,不要因过度的容忍而让自己转变为一个懦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