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自己的生活——读书之思与悟(103)

标签:
读书 |
比如说,我已娶妻生子,因此无论到大峡谷度假一年的想法多么诱人,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工作。然而即使在家,我也必须凭良知做事,善待自己。在家里,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家人、供养子女的责任。在这种时候,对我最有利的事就是对家人尽职尽责、信守诺言,而我正是这种人。我不会打起背包一走了之,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
无论经商,还是工作,或是讲学,任凭别人怎样劝说,我都会坚守住生活的目标和内心的良知。
我充分领悟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涵义,因此不会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横加干涉。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仅此而已,然后不抱任何期待。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好,至少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过自己的生活。你肯定知道这样一句话:既不是晚会前的彩排,也不是有很多节目等待上演的开幕式晚会,而是真实的存在,是每一天的每一分钟——这就是你的生活。有个想法让我备受鼓舞:我们都被赋予了神奇的礼物——生活,因此只要愿意,我们每天都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们的生活已经注入了有用的、艺术的、有益的、慈爱的、高尚的因素,我们都有很好的机会对生活精雕细琢。可是很多人为繁重的工作所累——忙不完的事,见不完的人,最后的期限以及各种契约合同。我们已经淡忘了,只要自己愿意,可以花些时间学习如何生活,学习如何用关爱、和平与希望创造幸福生活。
过自己的生活。没有生气的生命附着在生物体上等于死亡——多么可怕的念头。要是没了活力,没了生气,日复一日地一成不变,与行将就木又有什么差别?电影《哈罗德和莫德》中,79岁的老太莫德尽情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而年仅18岁的哈罗德却一心寻死,莫德对哈罗德说:“很多人都想品尝死亡的快乐,可是实际上并不敢死,这些人不过是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你是在享受生活,还是仅仅在维持生计?你是坐下来写出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还是整天无所事事,到处闲逛,坐等其成?回到家里,你是扑在自己的爱好上,大显身手,还是打开电视机,被动地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既不积极进取也不为生命添彩?你是否纠缠于每周70小时的工作,没有时间给孩子读书,没有时间陪家人散步,没有时间给爱人写信,更没有时间从事自己深深热爱却荒废已久的爱好?
过自己的生活,多么美妙的想法,其巨大的潜能既让人心生敬畏又令人欢欣鼓舞。
(作者:汤姆·沃尔什
【思与悟】
人生在世,要潇洒地前行,要为自己的生命而活,为理想和事业而活,为亲情和友情而活,但决不能为别人的眼光而活!
人一旦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品评,就会十分媚俗、随俗,像水中树叶,随波逐流,失了个性、迷失了自我。放眼人世,冷眼审视我们周围人的生活状态,我们会分明感到很多人活得相当盲目,活得很别扭、很累。看着他们天天茫茫碌碌,追群随众的样子,只觉得这些人好可笑,好可怜。笑他们太不清醒,可怜他们迷失了自我。真不知道他们在为自身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
其实,一个人不管怎样取悦世人的眼光,也不易得到世人的一致好评。正如爷俩买驴的寓言一样,无论是牵着步行,还是老人骑驴、小孩骑驴、老人和孩子共同骑驴,都会有人说咸道淡,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太在意世人怎样议论的人,只能无所是从、惶惑不安。人生在世,在无愧于天地良心的前提下,尽可我行我素。像诗人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鬼”
如今,人人都想潇洒的在天地间走一回,但很多人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许多庸俗而无知的人以为时髦就是潇洒,放浪形骸就是潇洒。其实这是误解,只得了潇洒的皮毛。真正潇洒的人是按着自己的性情、爱好、条件去生活,在遵守道德、法律的前提下,活的洒脱自在,人生在世,应该活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应活得庸俗随众、毫无特色。细究人生的真义,无非就是——对社会和他人(包括亲朋好友)尽到应尽的责任而无妨碍,同时也就执行了个人的意志,满足了个人的欲望,达成个人的幸福和快乐……
一个人只要能够藐视外在的界定,追求自身内在的丰盈:只要立志有所作为,活出社会的价值:只要不虚荣、不攀比:只要讲求个性和特色,就不会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就能够活出一个最真实的自我。
记住,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中,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个性以及人生价值。你看不惯的事情,并非不好。
借用一句话说:生物的种类逐渐减少,而人的种类在逐渐增多。无论什么人或事物,存在即是合理的。你不必看不惯,要学会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世界。一件事,设计再完美,因评价标准不同,总有美中不足;一个人,长得再标致,因审美层次差别,总有缺陷存在。行走在苍茫世间,我们都努力让自己完美,可更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完美的遗憾。金无赤足,白壁无暇,只要我们渴望过,追寻过,就要笑视和淡然那些不完美,因为不完美,我们才最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