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颜氏家训之十三  教育孩子从小懂得礼节(2)

(2013-11-23 10:52:54)
标签:

读书

    说到“避讳”,就不得不讲解一下古人“名”“字”之别。

    中国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名”通常是一生下来就取,“字”则是二十岁行冠礼再给的。《风操》篇说: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吕后微时,尝字高祖为季;至汉爰种,字其叔父曰丝;王丹与侯霸子语,字霸为君房;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尚书王元景兄弟,皆号名人,其父名云,字罗汉,一皆讳之,其余不足怪也。”(古时候,名用来端正规范,字则用来表明品德。名在死后要避讳,字却可以作为孙子的姓氏。孔子的弟子在记事时,都称他为“仲尼”;吕后微贱的时候,曾经称汉高祖的字“季”;汉代的爰种,也以他叔父的字称作“丝”;王丹与侯霸的儿子交谈时,也称侯霸的字“君房”。江南至今仍然不避讳称字。北方的士大夫对名和字完全不加以区别,字固然称字,名也称作字。尚书王元景兄弟俩,都号称名人,他们的父亲名“云”,字“罗汉”,他俩对父亲的名和字一概加以避讳,其他的人不懂得区分名字,就不必奇怪了。)

    颜之推这里讲到了名和字的区别,名是用来端正规范的,上辈对下辈可以呼名,平辈对平辈、下辈对上辈都不可以称名;而字是用来表明德行的,带有敬意,所以平辈对平辈、下辈对长辈乃至弟子对老师、儿孙对父祖都可以称字。

    在颜之推所举的例子里,可以看出,弟子称呼老师、妻子称呼丈夫、晚辈称呼长辈,都可以喊字,可见字是用不着避讳的。颜之推意在批评当时北方的士人不懂得名和字的区别,不仅讳名也讳字,完全没有必要。正因为名和字的这种区别,所以人死之后,他的后人要避讳提到他的名。如果当着别人的面直呼对方的长辈尤其是父祖的姓名,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有意挑衅,从而引起严重后果。《世说新语?方正》就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于卿如卢毓、卢珽。”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以此定之。(《世说新语 . 方正》第18条)

    陆士衡就是陆机,他的弟弟叫陆云,字士龙。陆抗、陆逊分别是他们的父亲、祖父。陆逊、陆抗都是东吴的大将军,卢志居然当着大家的面直呼陆逊、陆抗的名字,因而被陆机认为是当众挑衅,所以毫不客气地反击过去,也直呼他的父亲卢珽和祖父卢毓的名字。从此陆机跟卢志结下梁子,陆机、陆云后来被杀,进谗言的人就有卢志。

    《风操》篇接着又举了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称呼与避讳的问题,还包括了谦称跟尊称的问题,这些内容因为古今有异,就不再一一讲评。

    我想说的是,即使到了今天,在称呼与避讳的问题上,我们还是应该发扬传统中一些好的东西,有些必要的讲究还是要讲究,该谦的要谦,该敬的要敬,该避的要避。虽不必像古人那样严格,但也应该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讲究,过分直白粗鲁就会显得没有教养、不文明,尤其在书面语表达中更要注意。其中,最需要注意的,主要是自谦、敬人和避讳几个方面。

                                              ——摘自《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

 

                 解读颜氏家训之十三 <wbr> <wbr>教育孩子从小懂得礼节(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