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读书读到一半,可能有人找我们,有人叫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要随时把这个书收拾好,收拾干净,把它收拾整理好以后再离开。我想时间再赶,也没有差那个一分钟、三十秒,三十秒我们可以把书整好。也有很多人因为很急,他可能要出去办事,所以读到哪里,他就把它折角,把书那个页码折起来,这个也是不好的习惯。
古人告诉我们,书要好好的爱惜,不要让它有缺损。如果你把它折角,这个折久了我们会觉得书好像很旧。我们爱惜书,我们就要让它保持整齐美观。所以书读到哪里,不应该把它折角做记号,应该用书签把它夹起来,不要让自己轻易地用折角的方式来记读到哪一页,这样对书本是不恭敬的。
“有缺坏,就补之”。我们都晓得,古人的书,他们的书籍往往都是用针线所缝制的,这样来把它固定。今天科技不同,我们的书可以说相当的紧固,所以当我们如果书经常读,它可能会有磨损;尤其是工具书,像字典这一类经常翻,对这样的书,我们也要爱惜它。翻的时候,有很多人动作非常的粗鲁,这些也是很不应该的。我们爱惜课本,在翻阅的时候要轻轻地,不要很粗鲁;你很粗鲁地翻书,我们会觉得很心疼。我们想一想,古人把这么好的书籍留下来,到了我们今天,虽然得到书很容易,但是我们也要存着恭敬之心来爱惜这些书籍。
也有一些小朋友书本拿来以后,他很珍惜,他会把它先包好,用了一学期以后,还是非常的新。也有一些小朋友,他就比较随便,很草率,他会在课本里头东画西画,把课本涂得脏兮兮的,这样也非常的不好。如果读书的时候,我们看到每一页都非常干净整齐,我们的视觉也会觉得很舒服。所以做父母的,当你的子女有喜欢在课本上乱画的毛病,我们也要及时地制止,让他从小就养成爱护书籍、敬爱书籍的这种观念。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这里就提到书,并不是天下的书、种种的书都能看。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良多,不好的书也会污染我们的心志。所以这里讲不是好书,“屏勿视”,“屏”就是抛弃它的意思,就是不能看,要丢弃,不可以看它。“蔽聪明”,它的坏处在哪里?
它会掩盖你的聪明,它会掩盖你的智慧,它会让你的智慧蒙蔽,它会破坏你内心的清净。所以“坏心志”,会破坏你的内在,你会污染到。
康熙皇帝在对他后代子孙的庭训里头,他就交代二十岁之前,不要给他读小说,他说很容易染习到这种权谋智巧。尤其他们涉世未深,不懂得明辨是非之下,你这么小就给他看这些人心态上恶的这一面,小说里头都是杜撰的;有这一面的污染,从小就应该要禁止。
康熙皇帝他同时也自我要求勉励说:朕贵为天子,有很多话听不到,因为很多人不敢跟他讲实话。他如何来警惕自己,到底有没有犯过失?
他说他唯一每天都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读古书。读圣贤的经典来检查每日所作所为,是不是哪里有过失、哪里有缺失? 施政方面哪里有缺失?
他完全按照圣贤的经典来检点自己。
我们也晓得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他非常提倡儒学(儒家的学问)。在皇宫里,每天还请那些儒学的专家日讲《四书》。我们就晓得,以前的皇帝,他对自己的要求有多么严格。我们今天读到《弟子规》,我们也想到看到古人这么好的学习榜样,我们也应该要效法,好的书籍我们要多读,一再地读,有道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这里也告诉我们,身为父母的,一定要经常看看,关心你的子女,他所阅读的是什么书?有时候做家长的他不了解孩子在外是不是接触不良的书籍?
要做到凡是不能看的,绝对是没收。为什么? 不好的书的确是伤害非常的大。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人不能够对自己没有信心,一定要坚信自己有能力,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对自己要有什么心? 要有自重自爱之心。什么叫自重?
就是你不愿意随便抛弃你自己,放弃你自己。你要自己尊重自己,就要珍爱自己,珍爱自己就自立自强。所以这里讲“勿自暴,勿自弃”,不要轻易的说我不行,不能对自己没有信心。古人对于立志这一方面非常的强调,人一生要立定志向,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我们想一想圣贤之道,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渐渐地我们也可以达到。“驯致”,“驯”就是渐渐地意思,渐渐地也可以达到像这样。
总之,人在这一生当中有机会学习,就要把握住机会。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机缘读到《弟子规》,我们更应该好好地深入探讨,帮助自己,同时也帮助周围的人。特别提醒做父母的,一定要担当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教育好你的子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