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110)
三百二十八、身放闲处 心在静中
【原文】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译文】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静寐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评语】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否定一切圣贤愚智。世人常把“无为”挂在嘴边,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这时如果能达到佛有所谓“六根静净,四大皆空”的境界,就会把人间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视同乌有。这利于帮助自我调节,防止陷入功名富贵的迷潭,难以自拔。

三百二十九、不希荣达 不畏权势
【原文】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译文】
我如果不希望荣华富贵,又何必担心他人用名利作饵来引诱我呢?我如果不和人竞争高低,又何必恐惧在官场中所潜伏的宦海危机呢?
【评语】
古代官场中四处布满陷阱充满荆棘,因此才有“善泳者死于溺,玩火者必自焚”,“香饵之下必有死鱼”的说法。所以作者劝戒人们为人处事要想不误蹈陷阱误踏荆棘,最好是把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都看成过眼烟云。的确,一个人如果不希冀官场的升迁就自不会去投机钻营,不会去阿谀奉承,就会无所畏惧,那权势又奈我何?陷饼对于想图功名者来说才是陷阱,而对于轻名利者则不是陷阱,权势对于小人,对希图荣达者自有一番诱惑。

三百三十、圣境之下 调心养神
【原文】倘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译文】
人如果经常漫步山川林泉岩石之间,就能使凡念渐去,人如果能经常留连在诗词书画的雅境,就会使俗气消失。所以有才德修养的人,虽然不会沉迷于飞鹰走狗而丧失本来志向,但是也需要经常找个机会接近大自然来调剂身心。
【评语】
有才德有修养的人隐居林泉是为超凡养性,沉浸字画是为寄情抒怀,融汇自然则是为调节身心情悦情绪。有的人建别墅庭园,藏书画古玩,养珍禽异兽,表面看来风雅脱俗,回归目然,但贪念不消,本质不改也只能算是附庸风雅。而沽名钓誉更俗不可耐。人是可以改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仑环境的雅俗,也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雅俗。一个坐拥产业的人,平日无意中就会读很多书,他的谈吐见解自然也就渐渐不凡。可见人不但要借山林泉石的幽雅环境来培养自己的气质,同时也要用书香气氛充实自己的内在素质才行。在一种高雅脱俗、充满书卷气的环境里,耳儒目染于其中的人,也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