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61)

(2011-06-05 07:44:15)
标签:

杂谈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61

    一百八十一、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原文】耳中常闻逆耳之言,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译文】耳中假如能经常听些不爱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些都像是敦品励德有益身心的磨刀石一样。反之假如每句话都很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药中了。

    【评语】《孔子家语》中有“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这句话人们常说,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最有价值。假如一个人听忠实良言感到厌倦逆耳,不仅完全辜负了人家劝戒的美意,关键是难以反省自己言行的缺点,进而敦品励行改邪归正,就难以督促自己保持良好品德。听见逆耳的忠言绝对不可气恼,而人家一夸奖就得意洋洋,那你的生活就显得轻浮,在无形中会削弱自己发奋上进的精神,最容易沉湎在自 我陶醉的深渊中。如此就等于自浸于毒酒中而毁掉自己的前程,即使活着也等于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人生不如意事常居八九,这就是说人生在世要经常接受各种横逆和痛苦的考验,必须经过几番艰苦的奋斗才能走上康庄大道。一生都想称心如意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惜的是一些肤浅之辈,一听逆耳忠言就拂袖而去,一遇不顺利就怨天尤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然会有各种困难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么个道理说明,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先要敢于磨练自己的品格,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勇于克服种种困难才行。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61)


    一百八十二、净从秽生 明从暗出

    【原文】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彩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译文】粪士里所生的虫是最脏的虫,可是一但蜕化成蝉,却只喝秋天洁净的露水;腐败的野草本来毫无光华,可是一但孕育成萤火虫,却能在夏天的夜空中闪闪发光。由此可知,洁净的东西常常是从污秽中得到,光明常常在黑暗中产生。

    【评语】对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来讲,应具备这样一种认识:出身微浅不是有作为的决定条件,不能因此自艾自怨而自卑,而要想方设法去改变命运的安排。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如果是自然环境,需要自己能于克服困难,战胜环境的艰险;加果是生活环境,不能因此而同流合污而堕落。有的时候,先天的环境可能难以改变,但自我形象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变化。古语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可见一个人不必为了环境不好而苦恼,关键是要自强、自尊、自爱、自律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不但如此,有时往往物极必反,生活环境越好越使人容易腐化堕落。人性也跟物性相同,越是温暖或暑热的地方,东西越容易腐臭,寒冷的地方却能使东西保持常久新鲜。人在清苦的环境中,最容易激发斗志,古今中外很多伟人,都是从他们青少年时代的艰苦环境中奋斗成功的。由此观之,环境的清洁与污秽是相对的,清洁中未必没有腐物,污秽中未必不出有益的东西。所处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制约也是相对的。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61)


    一百八十三、事悟痴除 性定动端

    【原文】饱后思味,则浓谈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译文】酒足饭饱之后再回想美酒佳肴,所有的甘美味道都已经全部消夫。房事满足之后再来回味性欲的情趣,鱼水之欢的念头已经全部消失。所以假如人们常用事后的悔悟,来作为另一件事情开端的判断参考,就可以消除一切错误而恢复聪明的本性,做事就算有了原则,一切行为自然都会合乎义理。

    【评语】人们把事后才明白或后悔的现象称为事后诸葛,所以做事要事先慎重不盲动,但是对于没经过的事,对于可逞一时之欢的事。人们往往不去考虑后果,不去想不利的因素。只有经过了、实践了,才会思考、醒悟,有时难免会乐极而悲。故有“事悟痴除,性定而动”的经验之谈了。其实世间任何事都不可过贪,因为过分贪图享乐往往会得到反效果。但要达到遇事不慌,临风不动;行而不贪,做而不过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需要经过一个 磨练过程,才会建立和掌握一套方法,这就有必要先正心去痴,先打破愚痴和迷妄的执着。唯有这样才能稳定住本性。性定先要心定,行正先要心正。这样,对事物就不会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忽略坏的一面,使我们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