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35)

(2011-05-11 15:19:51)
标签:

杂谈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读《菜根谭》(35

    一百零三、宁静淡泊 观心之道

    【原文】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人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在安详中气概才会像晴空白云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在人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方式更好的了。

    【评语】诸葛亮用“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句话来作为他的座右铬,借以磨练他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宏辽阔的气度。从古至今,许多有志之士修身养性同样尊奉这两句名言。这里包含的方式,和本篇讲的悟道是相通的,即在宁静、闲适、淡泊中来悟出本性。一个人的心静如止水,就不会有一点邪念袭来,因为这时的心有如一尘不染的明镜,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然之性,也就是能反映出作者所说的“真体”和“真机”;当一个人内心非常安闲时,就能出现从容不迫的神态。这时考虑任何事情,就容易发现事理的奥妙,也就是最能找出作者所说内心的真机;当一个人的心处于淡泊状态,他的情趣就会悠悠自得,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蔽他内心的真趣。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35)


    一百零四、动中静真 苦中乐直

    【原文】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万籁惧寂中所得静并非真静,只有在喧闹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歌舞喧泄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乐,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评语】事物一经相对事物的衬托会更加彰显,一个人住在远离烦忧世界的深山幽谷之中可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情,当然可以看成一种宁静,但在枪林弹雨杀声震天或者令人神情激动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无波的心就更能显出静的意义;一个人在丰衣足食踌躇满志的生活中自然会很快乐,但是在饥寒交迫的艰苦环境中能自得其乐的人就很难,可以算是使“心体成真”的更深层次快乐。例如晋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由于得罪了当朝权门而被下狱,临死时仍能保侍镇静,他抚琴高歌一曲与世诀别,这虽说是苦中作乐,但也足以证明他的心体是全真的,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悠然自得,不为外物所侵。

 

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35)


    一百零五、舍己毋疑 施恩不报

    【原文】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译文】假如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需要自我牺牲,就不应计较利害得失,有了计较观念就会对自己要做的牺牲感到犹疑不决,就会使志节蒙羞。一个人施恩惠给他人,绝对不要指望得到回报,如果责成人家感恩回报那原来帮助人的一番好心就会变质而面目全非了。

    【评语】舍己是紧要关头的自我牺牲;施人行善则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自愿奉献。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表现方式上有所区别,对舍己而言,如果没有理想追求,没有平日的修省做基础,那么在舍己的关头就很可能退却。从古至今无数的先贤、英雄,因为他们志向远大,品质高尚,所以在生命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舍生成仁,青史永垂。施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热情帮助别人,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些自己默默奉献。像雷锋就是典型,他有伟大的理想,有甘愿奉献的精神,所以现在人们学习他、怀念他,因为他代表了一个以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精神。比起这样一种胸怀,那些施人一惠便图回报,助人一次便想金钱的形象的确渺小、苍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