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朋友聊读书,朋友说,神经啊,现在还有几个人在读书啊。我说,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要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我告诉他读书是人们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一辈子的事。天底下大凡有成就者不论有否文凭,但都与刻苦读书学习有关。读书人并非百分之百的长寿,但是,捧读长卷如痴如醉时的情景却是他人时刻无法感受得到的——一个人到了如此心旷神怡的境地还不是最大的幸福么?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如此幸福之中不是有利于长寿么?
朋友说,从道理上说是这样,但现实中看到的一般人都是退休了,船到码头车到站,刀枪入库了。再谈读书学习恐怕过时了。我不这样认为,我说,能够维持人们生命和延长人们生命的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生理上的或物质上的,一类是心理上的或精神上的。生理或物质上的衣食住行需要保证——一个人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为着温饱问题而奔波操劳,肯定是潇洒不起来也是生活得不会好的。但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者有时也会发出感叹:“穷得只剩下钱了!”看来,心理的健康、精神的满足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是多么重要。读书则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告诉朋友说,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这样的话,数学是智慧的体育,一切思考与写作都是体育运动的项目。适当的读书、思考、写作,对于人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不少的伟人都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一类的话。确实,这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为了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读书,作为一种智慧的运动,它不仅给我们以知识(知识也是一种促人健康的养料),同时,也给我们以思维的训练,情操的陶冶,心理的调适,气质的培养——这些于却老养生都是大有益处的。
所以,总结起来说,读书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正如古人所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少年儿童多读书,多学知识长智慧,茁壮成长;青壮年多读书,聪敏成熟,年富力强;老年人多读书,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延年益寿。
读书又是伴随人的每时每刻的——成功时读书,不骄不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失败时读书,不气不馁,总结教训,以利再战;兴奋时读书,可以保持心理的平衡;潦倒时读书,能够扬起远航的风帆;穷困时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给你赚钱的方法和技术;失恋时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教你择偶的道理和诀窍;闲暇时读书,磨刀不误砍柴功,闲时备着急时用;繁忙时读书,海绵里的水,挤出来的是谋略和韬术。
朋友笑了,忙说:“哇,你这是做广告呢”!我说“这不是广告但胜似广告——读书,是却老养生的法定。谁都可以试,试了都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