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门匾知姓氏

标签:
祖堂门匾传统文化古建艺术文化 |
分类: 转载 |
常言道,一方一俗,“客家门匾”就是客家人的奇特风俗。走进客家,你不必问路人,只要看门匾就知村里有几姓人,各自从哪里迁徙来,是什么人的后裔。那么,秘密在哪里呢,秘密就在“门匾题词”里。
门匾
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传下来,演变成现在的客家门匾。
蔚为大观的客家门匾
客家人凡华厦落成,屋主往往会在大门上端镶嵌一块门匾,上面刻有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客家门匾是融书法、绘画艺于一体的民俗文化现象,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
如门楣写着“四知传芳”或“清白传家”四字,其典故出自东汉清官杨震不受贿赂,“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可知屋主姓杨。
【曾姓】
门匾的题名来源多种多样,有出自先辈名言警句、先人轶事典故、抑或祖先别号等。
三省流芳,出自《论语·学而》中曾子的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
【朱姓】
紫阳世泽,“紫阳”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的别号。
【田姓】
紫荆传芳,源自田氏三兄弟分荆(分家)之后又和好如初,告诫子孙后代要兄弟团结、才能家庭和睦。
门匾的功用
一、是表明姓氏。就好比酒家悬挂“太白遗风”的旗幌,外人一看门匾就知道屋主姓什么,如遇同宗同族,势必更加投缘。
二、是炫耀家世。表明这家人曾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名门望族之后裔,先祖曾为国为民做过贡献,理应万世彰褒、万民仰慕。
三、是展示道德力量或人生态度。让外界知道,此屋有读书掌权之人,有雄厚的社会基础和人缘关系,从而不敢门缝瞧人、妄加欺凌。
四、是教化后代。让子子孙孙能朝夕望匾、缅怀先辈、珍惜荣誉、自信自强,实现族旺家裕、伟业一脉相承的愿望。
客家门匾的内涵是不是博大精深呢?了解了门匾的基本知识,您知道这些门匾主人的姓氏吗?(答案稍后揭晓)请输入标题
考考你
福建品藏文化藏品——堂匾
【 清代(1644-1911)
【树德堂】“树德务滋”。《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其表达的意思是“立德务滋长,去恶务除本”
【清乾隆丁酉(1777)年
【光裕堂】“光裕”二字体现了取此堂号名的先人对其后辈子孙的期许,期望子孙后代能推广扩大家族的恩德,惠及他人,多行与人为善的义举。以此为堂号的姓氏众多,蔡氏、刘氏、覃氏、俞氏等等。
【编后语】客家门匾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它们散发着历史的厚重,讲述着岁月的故事,飘逸着时间的力量,彰显着家庭的内力,是客家人追求美好、崇尚文明的形象表现。每家的门匾都有一个故事,你家门匾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