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霍俊明来我市主讲黄石文化论坛

标签:
文化诗人霍俊明主讲黄石论坛 |
分类: 随笔 |
今天上午,著名诗人霍俊明先生在我市图书馆报告厅主讲中国作家黄石文化论坛。
霍俊明先生1975年出生,河北丰润人,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从事20世纪新诗史学与新诗理论研究。现执教于北京教育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研室主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兼职教授。任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新诗界》常务副主编,《汉诗年会》编委。著有专著《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大学语文》等,合著《中国文情报告》等。目前参与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省级以上课题多项。
上午九点,当霍俊明先生在市作协曹树莹主席陪同下,走进报告厅时,受到大家热烈的欢迎掌声。霍先生身着便装,很自然地开始他的演讲。
他说,诗人大多梦想远方。七十年代的人是通过乡村画布认识远方。
他说,湖北有个残疾女诗人余秀华去年写了一首轰动诗坛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很有震撼力。一个残疾女诗人能有这样的诗句很了不起,但愿她能再出佳作。
他说,已故著名诗人海子非常了不起,海子的著名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经常被人想起,更多的时候被房产商引用到售房广告上。
他说,他小时候认识远方是院子中间的四方天井,要想看到外面的世界必须搬来梯子爬上去。
他说,惠特曼有一首诗,里面有一名句“毫无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繁华的城市却充斥着愚昧”,虽然对比当下有点偏激,但也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中国像一个世界工厂,像那些在流水线上紧张忙碌的打工者,有些人可能是没有未来的人。
他说,古代诗歌那些伟大的作品都是通过行走完成的。古时候的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年李白通过毛驴和步行方式,从长安到四川来来回回好几次,才创作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不朽诗篇。
他从广东打工诗人郑小琼谈到四川绵阳《李白国际诗歌奖》,又从丁燕的《工厂女孩》讲到《乡愁里的中国》、非虚构文学、真实的谎言、以及许知远著的《祖国的陌生人》
最后他说,如果诗歌是一门宗教的话,那么我们这些诗人就是虔诚的信徒,我们不能做养鸡场的肉鸡,我们是有灵魂的人。我现在想做自己的事情,哪怕比以往高一点点。这就是我的远方。
不知不觉地霍俊明老师讲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接着,他又解答了许多诗歌爱好者提出的许多问题,让大家“满载而归”。












黄石市图书馆旁的绿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