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2015-05-22 22:04:44)
标签:

园林古建

罗哲文

传统文化

守望者

分类: 随笔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中国当代著名的古建大师、国家文物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年了,但是他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遗产却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感觉到罗老虽死犹生。

1924年,罗哲文老师出生于四川宜宾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年仅16岁的罗老成为首批唯一考入中国营造学社的学生,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当时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一边刻苦学习古建知识,一边向师母林徽因女士学习英语知识。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老师梁思成到重庆。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敌占区时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并特别提出了需要保护的日本京都和奈良古建的位置,由罗哲文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地图及时交到美军手中,从而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国宝性古建,战后梁思成被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

罗哲文老师一生中无处不留下闪光的亮点,其中最著名最让人忘不掉的亮点应该是以下四点:

1951年,罗哲文老师被调到文化部文物局,开始了漫长的文物保护生涯。全中国100多个国家级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亲自考察过。1985年,侯仁之、郑孝燮、阳含熙和罗哲文在全国政协提案,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申报工作,使长城成为了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1952年,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年仅28岁的罗哲文老师又担起重任,每天骑着小毛驴上八达岭勘察,反复斟酌后拟定了维修规划图。多年来一直为长城奔走的罗哲文老师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2003年,罗哲文老师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参加了对于汉长城遗址、楼兰古国遗址等的考察团,并穿越了被称为 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目前举国关注的大运河申遗,最早也是罗哲文老师和一些老政协委员倡议的。他还写过《长城赞》。是一副长联,对联对仗工整,他通过写此文,表达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坚强的毅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撰文说,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七十年来,他服务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初衷不改,老而弥坚。可以说,七十载矢志不移,七十载巧思笃行,俨然如文博苑中的花匠,尽心呵护着满园春色。

尽管已是建筑界泰斗级人物,但在老伴眼里,罗哲文老师还是那个电话一响,背起包就走的人。

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与罗哲文老师有多年深交,他曾在罗哲文老师从艺七十年《文物古建守望者》一书序言中这样写道:他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依然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忙碌得很,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

罗哲文老师待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任何架子,甚至见过他的人,都没想到他是那样的随和,可以不拘礼节。特别是当他得知你也是文物古建同行,更是愿意随意尽兴交谈,互相商讨。记忆中,罗哲文老师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2010年我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感动命运之歌》,很想罗哲文老师为我书题写书名。当他翻看书稿,知道这是农民工传承园林古建题材时,欣然提笔,然后还把他从艺七十年的珍藏版《文物古建守望者》一书赠送给我,鼓励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园林古建的传承者。

第二次是,2012年元宵节,我去北京看望罗哲文老师,碰巧那天也有几位古建爱好者。罗哲文老师住的房子还是上个世纪建的砖混结构单元楼。我们邀请他一起吃饭。他当时忙着有点事,不好意思推辞,于是叫我们先到酒店等候。使我们没想到和内疚的是,当时北京大雪,罗老师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匆匆赶来。进门后哈哈大笑,如同一个老顽童。接着吃饭的时候,他提出向他敬酒不能站着喝,否则他不喝。在这样严寒日子里,他要求喝啤酒,还必须冰冻的。这让我们大吃一惊:88岁的罗老师,身体真好!而这么好的身体正是他一生中奔波锻炼出来的。

可惜!正当我打算抽出更多时间向罗老师请教中国古建筑知识的时候,从北京传来他去世的消息。奔波忙碌了一辈子的罗老师突然停止了脚步,真让人痛心流泪。中国失去了一位好学者,我失去了一位好导师。

尊敬的罗老师,这三年里,您在天国过得好吗?学生我怀念您!

 

罗哲文(1924615日-2012514日),中国四川宜宾人,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年,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2012514日在北京逝世,520日葬于八达岭陵园,享年88岁。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罗哲文老师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罗老师为我小说题写书名的手稿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罗老师在他赠送给我的珍藏版《文物古建守望者》一书扉页中题字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2012年元宵节,左三为罗哲文老师,右一是我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文物古建守望者》序言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罗哲文老师全家福
深切缅怀一代大师——罗哲文老师
                                         罗哲文老师部分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