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各具特色的祖堂

标签:
祖堂传统文化江南风格徽派建筑文化 |
分类: 摄影 |
这是一个萧氏祖堂。萧氏以萧望之为荣。萧望之,萧何六世孙,字长倩,宣帝时,历任大鸿胪、御史大夫、太子太傅、前将军光禄勋等职,为官刚正不阿,后遭宦官陷害,被迫自杀。其墓在今兰陵镇小仲村(实为萧冢村)。其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萧齐、萧梁政权统治江南78年,出了11位皇帝,在中国封建文化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一章。兰陵是萧氏郡望寻根之地,近年来已有大批海内外萧氏后裔前来祭祖,吸引越来越多的历史爱好者慕名前往探究。故祖堂名“兰陵世第”。
这是又一个村子——萧氏祖堂,取名“兰陵衍庆”。
这是一个黄姓村子的祖堂,取名“燕翼堂”。据说,这个村子的祖先本姓郭,因为外婆家没后人,过继顶外婆家户,改姓外婆家姓黄,但人死后,墓碑上刻下姓名时,还原姓郭,故希望黄郭两姓兴旺发达,因而得名。
这是一个村子丁姓祖堂,牌匾上刻有“济阳老第”,由此可见他们的祖先和济阳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从祖堂旁边看,还没完全施工完毕。
这是一个村子殷姓祖堂,取名“朗官第”。“郎”是清光绪的一种官名——修职佐郎,“第”即宅院、府第的意思。修职佐郎是正八品和从八贫文官的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像今天军衔。
这是一个吴姓的祖堂,“至德堂”。至德一词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孔子一生崇拜吴泰伯,他称泰伯是至德!吴姓是天下第一至德世家。吴姓本姓姬,后以国为姓,方称吴姓。
这是一个殷姓祖堂,因为从一个祖先落脚的村子分支出来,重新建起来的新村,故名新庄。
这是一个刘姓村子的祖堂,“大风遗韵”。好气派的名字!原来啊,这是根据刘氏的汉代天下得主刘邦一首“大风歌”而得名。《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这是一个卢姓村子的祖堂,取名“金欧堂”。不知和“欧”姓有什么亲戚关系没有?有待考察。
这是一个石姓村子的祖堂,牌匾上“耕读传家”,很有古风遗韵。注意:那个大门是不是有点偏了?原来啊,从风水角度讲,大门必须要朝哪个方向的。具体怎么讲,那请你问一问风水先生吧!
这是一个董姓村子的祖堂,牌匾上“汉儒传家”,同样体现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这是一个吴姓小村子的祖堂,牌匾上“延陵世泽”。渤海家风远,延陵世泽长——吴姓宗祠通用联。延陵世泽,因此有一段典故。因为村子只有几户人家,所以也就只建这么大就行了。
文魁:乡试(清代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称贡院)于八月举行,亦曰秋闱。九月放榜(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由此,可以看出那个匾额的意思了吧?
这是一个石姓村子的旧祖堂,“笃亲堂”。不知什么意思。亲爱的博友,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