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药家鑫一审死刑想到的
(2011-04-29 00:18:07)
标签:
药家鑫死刑社会风气教育缺失人性回归杂谈 |
分类: 随笔 |
由药家鑫一审死刑想到的
最近,药家鑫一审被判处死刑。消息传开,网评如潮,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希望这个结果,甚至有网友表现一种焦虑:为什么不斩立决呢?会不会在二审或者死刑核准的时候出现改判呢?
药家鑫是什么人?为什么判处死刑会让网友如此解恨呢?请看:他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法院认为,被告人药家鑫开车将被害人张妙撞倒后,为逃避责任而杀人灭口,持尖刀捅刺被害人胸、腹、背等处数刀,将被害人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药家鑫在公安机关未对其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情况下,由父母陪同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属于自首。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杀人灭口,不属于激情杀人。药家鑫开车将被害人张妙撞倒后,不予施救,反而杀人灭口,犯罪动机极其卑劣,主观恶性极深,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属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其虽有自首情节,仍不足以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前述判决。
面对张妙被残忍杀害、药家鑫被判处死刑,两条鲜活生命的终结,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首先是当下的社会风气问题。从这几年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司机把“撞死一个人比撞伤一个人划算”奉为经典;我们也看到很多时候,司机不慎撞伤一个人,受害者讹诈巨额钱财时有发生;这些恶劣的社会风气也不可避免地吹到了大学校园这片净土,去年“李启铭事件”结果是判处六年有期徒刑监外执行。这些让有钱有势的药家鑫有恃无恐,举起屠刀残忍地杀害了被害人张妙,同时也“杀害”了他自己。因为一审已经判处他死刑,就算他在二审或者死刑核准中有转机,苟且活在世上,也很难找到美好的爱情、称心的工作、知心的朋友,如同行尸走肉,生不如死,又有何意义?或许有一天抑郁自杀也有可能。我想此时的他,蹲在监狱里也在责怪社会风气的吧!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很难说药家鑫会举刀杀人的。否则,今天是药家鑫,明天会有李家鑫、赵家鑫、郑家鑫等等。一棵树只能给大自然带来一丝绿意,一片森林可以改变大自然的气候。所以,在此我想呼吁网友们,让我们每一个人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来改变社会这种不良风气吧!
其次是当下的教育体制问题。许多学校过分地追求升学率,国家也是根据升学率来评判一个老师授课水平的好坏。这些促使教育严重的失衡,课本知识跟上了,素质教育几乎为零,造成当下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大学生人才,这些大学生还不如有些高中生那样适应环境生存下来,甚至有的大学生还发出“工资还不如农民工”的感叹。其实,农民工又咋了?农民工吃苦耐劳,积极上进,是许多大学生无法企及的;农民工还会边打工边学习,掌握各种技能,大学生能放下架子学习吗?药家鑫肇事杀人案从刑事个案角度,我们看不到药案的一丝复杂性,事实清晰可辨,证据链完整,有法可依,但拖延了很长时间迟迟没有宣判,于是人们呼唤法律的公平、公正。但我觉得法律的公平、公正只是治标不能治本,要想治本,还是回到教育这个层面上来。抓好了教育,人们做到知法懂法,善待他人,那么就可以很大地减少犯罪的概率,国家才会太平,社会才会稳定。
第三是当下的人性素质问题。诚然在当今中国人的素质来看,药家鑫该杀。如果不杀他,许多人就会效仿,(他本人应该是效仿了李启铭的),就会引起社会动乱。因为当下许多国人的心理特征是:明知道杀人、强奸、抢劫等是犯罪,但还是照做不误,有的罪犯刚出监狱继续作案。有这些心理特征,犯法就不大惊小怪了,何况现在又有了药家鑫作为榜样。(如果药家鑫可能不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要求司法的公正,但不应该一片喊杀声,更不应该指责药家鑫的律师、亲人和同学,因为律师做好工作是他的职业操守,他的亲人和同学其实在内心深处也是恨其不争的,不过作为他的亲人和他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同学希望他活着正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试想:如果药家鑫是你的兄弟呢?我想你也会想办法帮助他一下,而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枪决。至于法官则应该履行法律赋予你的权力,秉公办案。
写下此文,我很想和广大网友一起呼唤:善待生命,远离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