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环境会持续恶化吗?

(2011-02-09 21:10:21)
标签:

杂谈

所有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经历了污染,发展和治理的发展阶段。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不再一味追求物质的数量,而且开始注重空气,水和环境的质量。现在中国的沿海的富裕地区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所以已经开始投入改善环境。居民已经开始不愿意容忍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很多江浙的工业园区已经对企业实行非常严格的零污染制度。 2007年厦门的居民就坚决拒绝了产值800亿的一个化工项目。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内,中国的中部地区也会想现在的沿海地区一样开始注重环境改善方面的建设和投资。而只有人口稀少,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会比较适合发展一些高能耗的产业。环境治理最终是个经济问题,我们到发达国家去旅游,哪一个不是山清水秀,就连人口稠密的日本,韩国,如果稍稍远离大城市,也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是因为这些富裕国家,有意愿和财力去解决环境问题。如今,在中国的沿海的富裕地区,也可以感受到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近几年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中国环境会持续恶化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其实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国家的人口密度一点没有关系。在人口稀少的俄罗斯和美国,莫斯科和纽约的人口密度却丝毫不逊于北京和上海。城市人口密度高是因为城市的集聚效应。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可以享受到各种公共设施的便利,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这种集聚效应,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更加强烈的体现出来。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上的大都市普遍都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房价也涨了很多。所以,即使中国的总人口比现在少得多,上海和北京的人口还是会不断增长。

 

城市的规模扩大,实际上有利于能源的利用率,因为在高密度的城市,可以发展高能效的公共交通。世界上所有几乎所有的大都市都是依赖公共交通来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人口稠密香港和新加坡,在2030年前就建成了以地铁为主的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汽车税和停车费来控制汽车消费。现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正在大力发展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用以缓解交通拥挤的压力。上海和北京都已经建了十几条地铁但是其轨道交通的密度比起纽约,香港还有差距。中国大都市(包括像南京,杭州这样的城市),以它们的人口规模,密度和经济规模,在今后的10-20年中,完全有条件建设高密度的轨道交通,并且用经济手段控制汽车的发展,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同时提高中国的能原使用效率。那时城市的环境和空气质量也会接近发达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