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釉面气泡识古瓷真伪

(2018-11-02 16:02:39)
标签:

收藏

杂谈

文化

文/蔡暄民


用肉眼观察古瓷得出的鉴定结论往往会遭到质疑,但这并不是说眼鉴的不可靠,只是不同质疑人和认同人的眼观水平高低造成的结果,如果鉴定人和认定人的眼力达到同一个高度,那他们的鉴定和认知结论一定是一致的。


但对于眼力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或者本来就是个外行人,鉴定大师的结论对这些人还是没有说服力的,除了对大师的名头因崇敬而生的盲目认可外,心底还是犯嘀咕的,因为目鉴的大师级人物除了说“器型规整、釉面包浆肥厚、画工精细……”等程式化的语句外,很多经验积累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述。


那么,如此说来,是否对历代古瓷的鉴定就没有一套令人信服的方法了?答案是肯定的。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釉下老化气泡的呈现,不失为一种对古瓷鉴定的较令人信服的方式。


瓷器的釉面犹如人的皮肤,人的皮肤从婴儿、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必定产生不同变化,从婴儿的细嫩光滑无瑕,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粗糙干燥,寿斑也逐渐增多,色泽也由浅变深,由淡黄慢慢呈深黄,最后呈黑褐色。为什么法医能从无头案的尸检中确定受害者的年龄?就是根据岁月在人生中留下的诸多痕迹来推断的。理解了这个道理,对古瓷釉面的不同形状的老化气泡作为鉴定依据也就容易理解了。


有人说,现代科技发达,什么都可以仿。对古陶瓷来说,这是外行人的偏见。岁月在古瓷釉面造成的气泡老化程度,是现代科技手段根本无法仿制的,正如现代医学还不能将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返老还童成五六岁的小孩一样。在100倍以上的放大镜下,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瓷器釉面气泡会呈现完全不同状态,这是岁月的风霜刻下的特征,是任何人工力量所无法复制的。虽然不同的器物存放的条件不尽一样,但釉面气泡的自然老化痕迹却是不可避免的,犹如不同人虽然生活环境和条件不一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角质层的老化是必然的。


经过对大量的古瓷釉面气泡的观察发现,只要是到代的古瓷,比如宋瓷,它釉面一定能找到老化气泡,有人将它称为“死亡气泡”,即气泡顶部有撑破的口子,气泡内壁会形成白雾状或灰褐状、黑褐状,部分气泡下面四周还可找到焦黄状的边缘……这些都是千年岁月留下的痕迹,是人工无力复制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高手眼鉴的最好佐证。


我们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凡高手认定到代的古瓷,其釉下一定能找到“死亡气泡”,凡高手认准新仿的东西,其釉面绝对找不到一粒死亡气泡。年代越久远的古瓷釉面越能找到死亡气泡,较不明显的是清代的瓷器,但仔细找也能找到与现代仿品釉面完全不同的气泡特征。


由此,我认为,学会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古瓷釉面气泡是鉴定古瓷最好的途径。现在科检古瓷年代有很多方法:碳14、磁共振、日摄光、红外光谱仪等等,但这些手段除了必须借助复杂的仪器设备以外,还必须建立丰富的数据库,何况又受数据库不可能完备的局限,难以找到所有可借鉴的实物数据,因此得出的结论准确度成了问题,也只能参考而已。而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古瓷釉面气泡学习起来简单易行,成本低,掌握快,准确率高,不失为民间藏家最好的一种鉴瓷方法,值得推广。为使广大藏友尽快能掌握这一简单准确率高的鉴古瓷方式,特找出几个图谱刋出,以利于大家能从实例中找到感觉:

http://s16/mw690/0026iniDzy7oSJIGMtV4f&690                                                           

         选自北京故宫藏品宋汝窑三足洗的釉面气泡

http://s9/mw690/0026iniDzy7oSJPzz0Qb8&690
              选自朋友所藏宋汝窑洗釉面气泡

http://s15/mw690/0026iniDzy7oSJT2BFIee&690
             选自朋友所藏南宋官窑瓶釉下气泡


如果藏友掌握了对古瓷釉面气泡的认知,所谓再顶级的高仿品也别想蒙了你的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