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蔡暄民
蔡暄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12
  • 关注人气:7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当慎言

(2015-07-21 10:21:08)
标签:

汝窑

藏家

专家

慎言

“专家”当慎言

蔡暄民

前些天,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在上海郊区有一位“藏家”,收藏了上万件古陶瓷,而且大多是国宝级的官窑器,光是宋汝窑就有六件。为此,记者专门去香港采访了一位在行内颇有名气的专家(暂隐去该专家姓名),那专家就声嘶力竭地直言道:“怎么可能?汝窑就有六件!一听这数量,我就可以断定是“国宝帮”。全世界有记载的汝窑只有67.5件,他一人就拥有六件?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从逻辑上也讲不通的···”说时还伴随着夸张的肢体语言。说心里话,以前我对该专家尚存良好的印象,通过此段视频,他在我的脑海里的形象大打折扣。 

那位“藏家”的东西有问题,我相信。但在没有亲眼去看过或者上手过,我不敢贸然下结论。因为,我们必须用眼睛看东西,绝对要杜绝用脑子分析东西。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虽然近些年,各地涌出了无数“国宝帮”的“藏家”,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推出“凡拥有数量大的藏家的东西必是赝品”的结论。否则,何来大隐隐于市的说法?

如果按照香港那位专家的思维方式来断古陶瓷的真伪,那么,当时大维德一人拥有九件宋汝窑器,不是也就被一言否定了吗?按他的说法,怎么可能?一人拥有九件汝窑?从逻辑上也说不通!

可事实上大维德就是有,而且是铁板钉钉的真品,现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展厅中。

所以,我说世界之大,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但我这样说,绝不是为上海郊区的“藏家”在正名。我不认识此人,也没有看过他的藏品,不予评价,更不能随便给人下结论。

通过这段视频,我在想,一个人出了名,如香港的那位专家,必须爱惜自己的名声,给人下断语更要慎之又慎,对的对在哪里,错的错在什么地方,千万不能用社会学的观点去推断,东西摆在那里,就东西论东西。

这里更有个十分怪异的现象,即在论及东西时往往把人牵涉进去,从东西延伸到对人的评判上,更有甚者,最后将人品作为主要的话题,作为重点的贬低攻击对象。

初始,我不得其解,为什么要如此做?是因为对人存在宿怨而波及到器物?还是因为对器物的厌恶而影响到人?典型的“恨屋及乌”吧!

此现象见得多了,我才慢慢明白,原来这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利益链,是利益链在起作用。他们看的不是东西的真伪,而是人的分类。对方是否是自己这一派的角色,是的,那东西必真无疑;不是自己小圈子的人,其东西一定不对。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民国时期会出现那么多的大藏家?是收藏的氛围好!水清!收藏者的品行操守好!你说那时候没有利益吗?不,也有买卖,也存在着利益,但,他们都守规矩,有行业操守,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品好。而现在的某些“专家”,实在不敢恭维,失去了应有的品质,他们完全可以不按行规行事,说话信口开河,用个人的猜测逻辑来断真伪,还沾沾自喜。古陶瓷行的水混就混在这上面,有头有名的“专家”都可以不守行规,不按职业操守办事,乱点鸳鸯谱,这水还能不混?

我殷切希望,行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在张口发声时,一定要言之有据,慎之又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