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用手来测量》课后反思

(2018-01-05 08:54:16)
这一课就是一个主要活动——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高度,从学习“一拃”——预测课桌的高度——直接用手测——借助纸带用手测量,最终测出比较准确的课桌的高度,结果比较后会发现大家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再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很明确的,思路也很清晰,问题就在于如何组织好一年级的小朋友进行这样的活动。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教师语言的组织非常重要,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有一大部分小朋友不明白问的是什么,那么这个问题的表述就是有问题的,超过了小孩子的认知水平。要怎样使问题简单易懂是我要提前在备课中备好并大概预设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实验时的任务分工,分工要明确,不能说一位小朋友干嘛,另一位小朋友干嘛,这样他们会抢,任务还是不明确的。要把任务明确到个人,谁干嘛,谁干嘛,这样他们才会比较有序开展。在整个教学中发现对于学生来说预测这一项是比较难的,学生的能力有限,让他们自己去看一看比一比自己手的一拃和课桌高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实是不容易的,一拃的手势部分学生做起来会有些难度,需要学生多练习,在两人合作时,另一位小朋友会帮助不会的小朋友纠正手势,这一点真的很棒。教学中也会有一些细节的遗漏,比如说没有跟上一课内容进行知识的衔接,没有提到起点和终点,作为连续的单元教学,还是需要提一下的。课前的活动设计还可以更加生动活泼一些,包括教态语言上,我认为自己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应该更加亲切生动一些,声音要温柔些,语速要慢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