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食还是DIY的好】外购布丁,美味多,营养少

(2013-09-02 13:31:41)
分类: 食品真面目

   以前姐妹们一起聊美食,提到布丁,大家的评价是:和果冻差不多嘛。但直到自己学会了做布丁,才意识到两者的差别。要说这差别有多大,我们先来认识下这款外来的美食。

http://s8/mw690/72bacf6ftx6CkMWIxPF47&690

布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在餐桌上主要扮演两种角色:开胃前菜和餐后甜品。根据做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煮、烤、蒸三种,若说到具体品种则数不胜数,如常见的焦糖布丁、香芒布丁、巧克力布丁等等。其主要的成分是custard(蛋奶冻)和糖,其他成分则非常多变。以最普通的牛奶鸡蛋布丁为例,原料为500ml牛奶、3个鸡蛋、50g白砂糖,具体做法可参考我827的博客(用量可等比例缩减)。如果想做香芒布丁,在这个布丁做好的基础上,芒果打成果泥盖在表面就可以了。以此类推,制作顺序稍加改变或原料稍作调整,就能做出不同品种的布丁。

外购布丁,也是如此吗?

吃过蛋羹的同学都知道,鸡蛋加热后会凝固,这是利用了鸡蛋中蛋白质受热变性的原理。但按照书中方法制作布丁不仅麻烦、而且成本相对较高,500ml纯牛奶10元、3个鸡蛋大约3元、糖1元;如果换做同样能结冻的卡拉胶,做等量的布丁,只需17g,大概0.431.4元就可以了,成本减少了90%以上!如果换做鱼胶粉,这个成本就更低了!卡拉胶、鱼胶为什么能够替代蛋奶组合、做布丁呢?——这是由它们的化学结构决定的。它们通常不溶于冷水,吸水后膨胀、高温时溶解,冷却后凝固成冻状。

其实,在我们日常接触的食品中,很多原料都具备这样的“结冻”作用。比如淀粉,加热后糊化、冷却后老化凝固,于是就有了一道小吃的出现——凉粉;再比如明胶,切碎的猪皮加水长时间熬煮,使皮下的胶原蛋白尽可能释放溶解于水中,冷却后凝固成型,就有了一道美食——凉拌猪皮冻。这样的物质还有很多,比如植物种子中的瓜尔胶、水果中的果胶、海藻提取的琼脂和卡拉胶、鱼鲜中的甲壳素和鱼胶等,在加工食品中常常以“增稠剂”的身份出现。

听起来有点熟悉吧?其实这些就是果冻中常出现的材料,难怪许多人觉得布丁和果冻吃起来是一回事。

口味、营养差别均较大

如果不是自己做过一次,是吃不出差别的。但实际上,自己做的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外购的则是上述增稠剂+色素+香精+甜味剂;口感、味道差别也很大,前者口感更绵软、还有轻微的蛋腥味,后者则十分Q弹、奶香味十足;从营养价值上来讲,差别就更大一些了。前者蛋白、维生素都很丰富,也容易吸收;后者则基本上是不能被人吸收利用的多糖类物质。口味复杂的产品还需要添加多种添加剂来改良腥味、粘性和观感。

天然增稠剂也有小优点

增稠剂在加工食品非常常见,果酱、罐头、人造奶油、酸奶、果冻、冰激凌、糖果、巧克力、蛋糕、面包甚至香肠中,都有它们的身影。这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凝胶结冻作用,还具有增稠、防霜、起泡、稳定、矫味、增筋等功能。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也恰恰满足了肥胖人群“随便吃不长肉”的需求,既有了饱腹感、又不至于升高血糖和血脂。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好处吧!

总结:想吃正宗的布丁,就按照“实验步骤”规规矩矩自己做;若怕长胖,就用不含牛奶、鸡蛋的布丁粉/果冻粉做;外购布丁,尤其是塑料碗装的,就不要购买了,因为做布丁要么蒸煮、要么烤,塑料是承受不了的~

      在安全方面,天然增稠剂的范围很宽,如卡拉胶在多数产品中都可按照生产需求添加,所以不必过于担心。但对于儿童,考虑到色素对锌利用的影响和容易发生窒息的危险,建议还是不要给孩子吃布丁了。

参考资料:

文怡 编著《从零开始学烘焙》

李宏梁 主编《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

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浪@北医营养-monica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硕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