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被概念领着走,自己定义真高端】高端食用油,究竟有多高端?

(2013-08-28 08:50:43)
标签:

真相

健康

食品

分类: 食品真面目

 

    作为一个爱好营养和烹饪的姑凉,超市是我每日的必经之地,因而也难免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促销活动。近日去超市买菜,发现粮油区有位姐姐正在向顾客推销一种“高端食用油”,“自己用更健康,送人用上档次”。什么油,这么仙?出于好奇,我便驻足观望起来。

    仔细看了下,这个品牌的食用油种类还挺齐全,刚好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错。这个姐姐的口才、态度都挺好的,也不错。但是,“有机核桃油——古今中外补脑圣品;天然葡萄籽油——美容养颜,驻留青春;有机紫苏籽油——消除疲惫,永不言老!”,这……说的还是油吗??!!

    从核桃到补脑再到核桃油补脑,每一次跳跃都是八竿子打不着;从葡萄籽提取物到美容再到葡萄籽油驻留青春,每一次关联也都是虚拟想象……这样的功能声称,符合国家规定吗?撇开这些不谈,油,就是油,99%以上都是脂肪;油与油之间的差别的确很大,但这个差别在于那99%的脂肪的构成,而不是剩下的1%。商家知道消费者对化学名词不感冒,但怎么能让自己的产品有卖点、还能卖出高价钱呢?——关注剩下的1%,给每一种油披一层华美的外衣,再戴上“有机”的帽子,价钱翻一番,消费者还觉得捡了大实惠——这个过程真的是“煞费苦心”!

    不贫嘴,说正经的。我们日常食用的烹调油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以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具体如下图:

http://s11/mw690/72bacf6ftx6CcvoUDfY5a&690

    如果觉得图看不十分明白,再看看这个表,就一目了然了:

http://s9/mw690/72bacf6ftx6CcvnGocwa8&690

    (特别强调: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并不是一家子,前者是亚油酸在体内的衍生物,属于n-6系脂肪酸,后者属于n-3系脂肪酸,其衍生物包括EPA和DHA)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椰子油、棕榈油、动物油属于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橄榄油和山茶籽油是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而紫苏油、亚麻籽油以及常见的大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都是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其中又以紫苏油和亚麻籽油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为丰富。

    这三类油,各有利弊。

    第一类油:因为能促进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臭名”,基本上已经从多数家庭的橱柜里淘汰掉了;但它们饱和程度高、不容易氧化变质,价格低廉,烹饪后香味浓郁、食材口感更佳,对于餐馆和食品公司来说,无疑是更为经济的选择。这些食物主要来源于薯片、方便面、蛋糕、面包、饼干等;至于五花肉、肥牛等食物,偶尔吃一些问题不大。

    第二类油:能够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好的胆固醇HDL-C,因而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正在走向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餐桌;美中不足的是,油橄榄盛产于欧洲,进口冷榨橄榄油价格较为昂贵,我国虽然盛产茶油树(其果实提取的油脂和橄榄油差不多),但价格也比较昂贵;而且,此类油脂中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尤其是α-亚麻酸,含量比较低。

    第三类油: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各种植物油。它们的特点就是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除了紫苏油和亚麻籽油以α-亚麻酸为主以外,都是以亚油酸为主。无论是亚油酸还是α-亚麻酸,都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也就是说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其中α-亚麻酸又由于能在体内转化为EPADHA,而备受推崇,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和紫苏油自然身价倍增。这类油最主要的缺点是:不饱和键太多、容易氧化、不耐储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该维持在1:1:1,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油能做到这一点,故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经常更换烹调油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可以更换,也可以多种油一起吃,比如拿花生油炒菜、拿亚麻籽油蒸煮、拿橄榄油凉拌。

    明白了烹调油的“身家底细”、学会了验明真身的方法,再回过头看看核桃油、葡萄籽油和紫苏油,你就会发现:从1:1:1的角度,核桃油和葡萄籽油还不如菜籽油平衡呢!紫苏油虽然α-亚麻酸含量很突出,但其他方面却一般了。那这些高端大气的食用油,究竟哪里上档次了呢?——有机的植物油不用担心农药残留问题;冷榨的相比浸出油也少了有机化学物残留的问题,从生产、加工的角度,这些油的确是高端一些。

    营养学里有句俗话: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吃法。油也是如此,无论什么油、不管怎么用,每天每人不要超过2530g,才是高端的吃法。至于剩下的1%,想让它美容养颜、青春永驻,嗨,还是别想了。

    数据来自: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第二册,王兴国著《食用油与健康》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浪@北医营养-monica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硕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