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催眠时,经常有人问催眠是科学吗?
催眠安全吗?
你怎么知道他进入了催眠状态呢?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催眠师只能是靠经验去观察,去判断。那么有没有什么科学的监测可以在某些方面去反应一些呢?在国外有过想法多的这样的研究,都是各执一词,对于临床的催眠治疗工作,很少有指导作用。在美国催眠学院学习时曾经看到过用监测设备来观察催眠状态深度变化,尤其是对自我催眠用途也会很大。对于初级催眠师观察客户的反应就更有帮助。
现就今天做的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
http://s6/middle/72b6def9ta17d98073525&690
在开始时,是经过诱导后转移到催眠椅上进行眼光凝视和系统放松的曲线,HR和SR的都比较平稳。
A区:此时观察到客户有泪水流出,情绪有变化,此时心率的基线略有抬高,但电阻并无太大变化。
B区:开始问及客户此时有感受时,客户开始描述一段少年时的经历,此时心率和电阻都有上升,但HR值达到高点后开始下降,但SR值却一直在高位不降。
C区:客户讲述完毕,再次进入催眠状态,HR值继续下降,而SR值却是一路快速下降,直到接近开始系统放松时的状态,HR也达新低点。此时观察客户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
D区:给出积极的暗示时,HR值有上升,说明情绪有变化,但SR没有变化,说明接受性很强的状态并无改变。
E区:唤醒,此时SR快速上升,结束高暗示状态,心率也快速提升,HR值明显上升趋势。
综上观察,心率变化HR值也许是可以用来监测情绪变化的一个参数;电阻SR值可以用来监测感受性状态变化的一个参数。
当HR值上升时,说明情绪强度增加。当下降时,说明情绪平静,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
当SR值上升时,说明进入低暗示状态;当下降时,越低说明此时的暗示性越高。
这些对于一个催眠师来客观的观察被催眠者的催眠状态变化,有了一个很好的可量度的指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