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訪問 |
叶锦添最为公众熟知的身份是服装设计师和电影美术指导,但在此外,他还广泛涉足摄影、装置艺术等现代艺术形式。本文是一篇对叶锦添摄影作品“Lili”系列的评论文章。“Lili”是一组人偶,经过摄影师的精心打扮,在镜头下诡异而迷人,竟与真人难以分别。
本文作者说:“原本应在工作室充当工具或站立在商店橱窗里当模特儿的假人出现在她不该出现的地方,理性的秩序就被打乱了,现实的真实性变得令人怀疑,人也仿若置身梦中。因为即使装扮得再怎么像人、被投注了多少情感与幻想,Lili终究是象,是幻变的载体。当她被置于现实,再被纪录现实的镜头对准时,观看照片的我们便也在无形之中被拉入了虚实交织的超现实漩涡。”
他把人偶变成都市的游荡者
文 | 郭笑菲
偶,相人也。“偶”是仿人形的物,亦解作伴侣。在最早的宗教与神秘教中,偶是被赋予精神、能量与灵魂的人形替代物。因此,“偶”(doll)在西方语源学中亦与“像”、“偶像”(eidōlon)、“形”(eidos)跟“珍稀之物”的含义相联。偶是介乎人与物之间的存在,本是一个空洞的符号,是人的摆弄与装扮赋予了它个性与身份。
在叶锦添拍的一系列写真里,人偶Lili以时尚模特的面貌出现。她穿着现代年轻人的衣服,木纳的表情与浓妆艳抹的真人模特并无二致。她苍白的脸从无法辨认的黑暗背景中浮现出来,墨镜为其添增潮流的感觉又保留了一丝异样与神秘。在正常情况下,墨镜挡住眼睛,遮蔽人脸部最重要的身份特征与情感交流的窗口,让人显得不可捉摸。但当被问及为何让Lili常戴墨镜,叶锦添回答希望保留她的视觉。墨镜的确是赋予人偶视觉的聪明方式,因为人偶无论看起来做得多有血有肉多像人,她不会转动的玻璃眼睛总会背叛这一故意营造的错觉。
叶锦添用墨镜将泄漏玄机的眼睛巧妙地遮挡起来,再将Lili不戴墨镜的其它影像变暗、虚化,观者便很难从照片辨别她的真假了。这种像人却不是人的形象让观者心中升起类似弗洛伊德所说的异样之感(uncanny)的同时,与缔造她的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也愈发耐人寻味。
卡尔·申克与他的蜡人
卡尔·申克镜头下的蜡人
叶锦添的Lili和卡尔·申克时髦的蜡像模特儿与橱窗人偶同宗。十九世纪末巴黎的时尚业蓬勃发展,实体大小的人偶因而被批量生产,穿上漂亮的衣服,占满大街小巷的橱窗,世纪末的巴黎因此成为橱窗展示人偶的摇篮。这也正象征着生产主义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转型,这些没有身份的人偶穿戴着批量生产的统一服饰,笑容可掬地引诱人们购买价格跟它们“使用价值”不相匹配的罪恶消费品。于是马克思说,橱窗假人是资本主义最理想的隐姓同谋。而也就是这个时候,人偶开始成为镜头下的主角、现实主义向超现实迈进。
尤金·阿杰特, 1912
橱窗里的假人在镜头下的频繁出现与十九世纪巴黎街道上的重要人物“都市游荡者”(flâneur)有分不开的联系。“都市游荡者”最早是波德莱尔用于探索巴黎城市现代性的文化媒介,继而与本雅明眼中身系现代化都市体验的知识分子划上了对等。伴随工业革命的城市化改造所带来的疏离与陌生刺激了波德莱尔等巴黎知识分子与艺术家去审视并思考现代性,被拿破仑三世与豪斯曼拓宽改造的巴黎街道正是现代生活上演的舞台。随着狭窄的街垒被充斥着商品琳琅满目的宽敞拱廊替代,曾经熟悉的城市面貌也变得像梦中变幻的情景一样不可捉摸、刺激感官。波德莱尔笔下的都市游荡者是对现代生活满怀热忱的观察者,他来自中产阶级,主要活动范围就是不同的城市空间。他敏感捕捉周围的一景一物,在人群中自由进出;他远离家人却又四处为家,身处都市中心观察着这个世界却又隐形于市,好比一个侦探。
尤金·阿杰特, 1925
因急速变化而疏离的都市体验催促着人们去重新认识城市的空间,街道摄影就在这个时候流行起来。摄影师尤金·阿杰特(Eugène Atget)是一个真正的“都市游荡者”,他用他的相机去解剖城市的空间与脉络,忠实地纪录了城市的变迁。他用类似科学家的眼光透过镜头审视世纪末的巴黎城市空间;公园、游乐场、拱廊、未经拆迁的老街,出现在阿杰特镜头下的街道大多杳无人烟、被迷雾般的气息氤氲渲染,因而本雅明评论阿杰特的照片与犯罪场景相似。
尤金·阿杰特, 《塞纳河大街角落》1924
但就是这样一位爱在无人出没的清晨拍摄空街道的摄影师,却一次又一次地把镜头对准橱窗里的假人,他就是这样将世纪末的巴黎变成了一个梦的场域。也就是因为这些诡异而迷人的照片,现实的纪录者阿杰特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者的宗师,橱窗人偶也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集体钟爱的缪斯。
在Lili的一系列肖像写真里,她被幽禁在一个禁闭的空间,被未知的黑暗包裹。她背后那黑黢深幽的空间才是Lili真正的来处,那也许是叶锦添朦胧的记忆深处。然后她随着看不见的摄影师叶锦添展开了旅程,记忆的旅程。十一月中旬开幕的集美阿尔勒摄影展将带来叶锦添的视频装置《EUROPA》,记录了Lili在在巴黎、伦敦及布达佩斯等3个欧洲城市的影像纪行;以及两组视频,《清华之恋》纪录了Lili在清华校园中的荏苒时光,而《1+1》则是Lili在台北一个特别的旅馆中的记忆。
叶锦添 Europa
叶锦添 Europa
在影像里,叶锦添让人偶Lili活了过来,把她变成都市的游荡者。Lili出现在书店、夜市、船上,甚至蜡像馆,用她自己的存在去探索不同城市空间中的都市生活。不,与其说是探索,倒不如说她用她静默机械的在场将她所处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异托邦”(heterotopia)。依照福科的论述,异托邦是属于他者的场域并不属常人的生活范畴,里头的时间流淌方式也跟现实中的不一样,就譬如镜中的空间。当原本应在工作室充当工具或站立在商店橱窗里当模特儿的假人出现在她不该出现的地方,理性的秩序就被打乱了,现实的真实性变得令人怀疑,人也仿若置身梦中。因为即使装扮得再怎么像人、被投注了多少情感与幻想,Lili终究是象,是幻变的载体。当她被置于现实,再被纪录现实的镜头对准时,观看照片的我们便也在无形之中被拉入了虚实交织的超现实漩涡。
——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与东方相遇”单元
开幕:2015年11月15日15:00— 20:00 (周日)
展期:2015年11月15日—2015年12月16日
地点: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319国道 园博苑3楼展区
及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路476号303室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艺术家叶锦添,同时致力于服装设计、视觉艺术、电影美术、当代艺术创作。2001年,叶锦添凭电影《卧虎藏龙》首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及英国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并作为首位华人获奖者刷新了国际记录,他也为多部著名电影、电视作品提供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叶锦添最早在全世界推行“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是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2002年,他参与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的容颜”服装特展,该展览同年在法国波席文化中心及西班牙举办特展,通过此次展览他正式向西方世界传达他注释的东方艺术之美。2004年,叶锦添曾参与《雅典奥运会闭幕典礼》与北京奥运会交旗仪式的美术与服装设计工作。除此以外,叶锦添受邀在多国举办艺术展览,包括2003年的法国波席文化中心四十周年纪念展“红-叶锦添之艺术”;2005年在美国肯尼迪中心参与的展览“中国红”;2007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寂静·幻象”;2013年在三影堂举办的个展“梦渡间”。叶锦添曾以中英法等多种语言出版十余部文字作品集,包括新东方主义系列著作《神行陌路》和《神思陌路》,以及《不确定时间》、《繁花》、《流白》、《中容》、《ROUGE – L′ART DE TIM YIP》、《寂静·幻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