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空到归零-叶锦添

标签:
timyip叶锦添lady格调从放空到归零 |




叶锦添:从放空到归零
【放空】
——《神思陌路》
【比例的世界】
Lili穿着和常人一样的衣服,只不过被放大几倍,叶锦添对她最原始的想法,源自关于“比例”的思考。他饶有兴致地讲到,“这不仅仅是视觉的东西,我们生活在人的比例世界。如果我们的比例不一样,我们的世界会完全不同。若腿增高一米,所有的房子都要增高,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人的思考是无限的,但是比例很重要,比例的平衡甚至可以避免浪费,好像“明明是那么小的一个人,却需要一万件衣服,这里面一定是出了什么错。”所以叶锦添总是一身黑衣,“主要是因为懒得换,渐渐越来越觉得没必要”,索性成了一种风格。
【角度】
“尝试从不同角度来看,我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一棵树,也可以从树的角度来看自己。在摄影的领域里,我追求一种摄影对象的平衡角度,平视与无心是我看世界的角度,我们都不会占有它,却能同时拥有同一个东西、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境界。事物包罗万象,平视彼此,这也是我所追求的艺术角度。”
——《神思陌路》
【最终审美】
叶锦添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在诸多身份标签中,他第一个身份其实是摄影师。这一次的《梦渡间》即将展出他大量的个人摄影作品。尽管大部分人是通过电影美术和服装造型的领域来了解他,但摄影始终是他“最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方法,也是最直接和世界接触的方式。”
【寂静可以使人看见】
——《神思陌路》
【活着,就是瞬间的梦幻】
叶锦添的朋友要来工作室看他,他在电话里小声地问,有什么好吃的吗?他说他也需要找灵感,会去找朋友吃饭、聊天、喝咖啡;喜欢听阿根廷、非洲的音乐,和60年代的迷幻之声。他喜欢的The Doors(大门)乐队的名字,源自于英国诗人Willam Blake的诗句“当知觉之门被打开,人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无穷无尽”,寓意通过音乐之门来寻找一切事物的答案。
叶锦添也在通过艺术来寻找答案,“最重要的是把自己艺术的东西表达清楚,我也很有兴趣看看群众的反映”,这是他对《梦渡间》影展的期待。如果说通过影展他想传达出一种理念,那便是“灵魂的自由。找回人最原始的敏感度,你就会有方法处理自己的记忆。”这是文化的一部分,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比较有意义,不至于浮躁。他的影展笔记上写到,“活着,就是瞬间的梦幻”,好像他的每一张照片,都是记忆的载体。也许有一天人会消亡,但精神却以艺术的形式留下。就像Lili,她代表着一种可以穿越时间的力量。
用艺术建造的是一个新的可能性,“艺术千万不要给人家定义,艺术应该是一切的,不要框在哪个地方。框在哪个地方就没法生存。除非你的艺术给艺术家本身的讯息大到超过一切。如果这个世界就给你一条直线,那么你倾家荡产都要去画。因为,这样是有力量的。”
叶锦添也多少有些这种味道,好在他有无数秘密通道通向无穷无尽,他于是带给我们的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广阔的想象世界。
【归零】
LADY:不同领域的转换对您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吗?
叶锦添:你一定要有归零的能力,就是要经过高峰。要做很多东西才能完整,熟悉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立体思考,观念上就可以调换。比如场景,是剧场化还是电影化都在脑海里。像雕塑是有亮感的,其实衣服也有,一块儿布料的轻重在人身体上走过来,是不一样的。
LADY:您觉得您创作的核心源泉是什么?
叶锦添:可能是盲目自信;还有对现状不太满意;内部讯息爆棚,需要找出口。我周围的讯息很多,所以就一直尝试做不同的东西。
LADY:是否会担心您想要传达的讯息无法被观众接收到,或者被误读?
叶锦添:我的范围很广,我自己没有什么束缚。哪里都可以表达我的东西,大众看电影会看到,不一定要去看我的艺术。当我做艺术,不去看大众作品的人,也会去看我的东西。沟通的广度是,不能每个东西都想到每一个人,要最大的保持作品的纯度。
LADY:合作中您会不会坚持自己的理念?
叶锦添:与人合作是从一个角度切入,共同创作。所以我没有什么个人的东西要坚持,我只坚持那个作品最后是好的。
LADY:您觉得最理想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叶锦添:感觉很充沛,找到了新的语言,通过不同的角度可以重新翻新作品,传统里也有新的东西。
LADY:您创作的时候会不会经常感到孤独?有时也觉得很累?
叶锦添:不见得不孤独。但用心去拍东西不会累,想着结果才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