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张问行之节选

(2025-08-28 11:56:49)
该成语源自《论语·卫灵公》篇孔子对弟子子张的回答。原文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 [5],孔子以对比句式阐明:若言语忠诚信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身处蛮夷之地亦能立足;反之若言行不端,即便在本乡本土也难以通行 [2] [6]。此论述被后世视为儒家修身观的经典表达。

道德内涵解析

播报
编辑
孔子将"忠信笃敬"拆解为四重维度:
  • 忠心无私,强调对人与事的忠诚态度 [1] [5] [8]
  • :诚实不欺,要求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3] [5]
  • :厚实专一,主张行事踏实、专注持久 [5-6] [8]
  • :恭敬谨慎,体现对人、事、理的敬畏之心 [5] [8]
四者共同构成"内在人格操守的外在表现" [2],其中"言忠信"侧重语言伦理,"行笃敬"注重行为规范,两者协同形成完整的道德实践体系 [3] [6]

历史传承与应用

播报
编辑
1906年暨南大学建校时,教育家张謇将'忠信笃敬'题写为校训,成为我国近代最早以该成语为核心的教育实践。1935年校长何炳松在《毕业同学录序》中强调"忠信笃敬"对侨生品性的塑造作用,1994年该校正式恢复此校训并纳入校歌 [1] [5] [8]。同期,上海海事大学于1929年将'忠信笃敬'作为校训悬挂于礼堂 [6]。这些教育实践使古典语录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具体准则。
儒家典籍亦多次呼应此理念:《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对子张的教诲'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 [5] [8];《中庸》强调'诚者天之道',与'信'的内涵形成哲学呼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