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一则

(2025-08-17 21:55:54)
zyuwéimìngchéncochuàngzhshìshtolùnzhxíngrénzyxishìzhdnglzichnrùnzh

注释

1 命:指的是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命令或法令,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2 裨谌(bì chén):郑国时期一位显赫大夫的名字,在郑国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世叔:又称子太叔,本名游吉,郑国的一位贵族大夫。他在子产逝世后,接替其职位,成为了郑国的宰相,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

4 行人: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外交事务和接待来访的宾客,是国家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

5 子羽:郑国大夫公孙挥的字,字是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另起的称呼,通常用于社交场合,以示尊重和亲近。

6 东里:指的是郑国的一个特定地点,它是显赫大夫子产的居住地。

译文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评析

在《论语·宪问》一章中,孔子的弟子们提及了诸多才俊及其贡献,其中孔子对于制作命令书(即政令或告示)的过程给予了高度赞扬:“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该段文字记录了制作命令书的四个环节,涵盖了构想、讨论、修饰和润色四位贤能的共同努力。

首先,孔子以"为命"开篇,立即勾画出了一个官府制定政令、发布告示的严肃景象。接着是裨谌的“草创”,草创即初稿之意,也就是一纸政令的最初形态,所以裨谌代表了政策制订的创始者,是源头活水,他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考能力来构建政令的框架。

然后“世叔讨论之”,世叔的职责在于讨论这份命令的内容,他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对草创阶段的政令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使其更趋于完善。这也体现了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批判精神。

继世叔之后,则由“行人子羽修饰之”,行人子羽要做的是文案的“修饰”,即涉及文体、措辞等的加工精炼,以确保政令内容表达的准确和得体。在这一过程中,行人子羽所承担的角色是对政令文本进行文学化雕琢的艺术家。

最后由“东里子产润色之”,子产则在文案已经接近完美时施展他的润色技巧,进一步增强文笺的说服力与美感,使政令严谨而不失温和,威而不猛,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春秋时期的文官风骨。

整个赏析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所称道的制作政令的过程,实则是集思广益、各司其职的团队协作典范。这反映了孔子对于集体智慧的高度重视和对协作过程的深刻理解。同时,孔子在这句话中对四人的称名和职责的顺序分配,也从侧面体现了其对各类才能的精准把握和合理运用。

在当今社会,这仍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工作模式。政府制定政策、企业制订方案、文学创作等各个领域,均需要类似的跨领域合作,才能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出成果。这一段文言文不仅让我们赞叹于孔子的深邃思想,更启迪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与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