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内容及其结构

(2025-01-15 21:22:12)
在制度设计上,经济特区参照国际惯例和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制定出各种有利于企业经营成长的法律法规,极大地提升了地区的司法质量和契约执行效率。在制度的实施上,经济特区不断推进执法高效化、规范化。在政府服务方面,经济特区的管委会、投资服务中心、海关等职能部门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其中相当部分经济特区为企业办理注册登记、开工投产、进出口审批等手续时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吴敏、黄玖立,2012)。

经济特区对地区经济绩效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税收减免、土地优惠供应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上,更体现在独特的制度环境上。经济特区广泛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大胆尝试新的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全国人大及经济特区的立法机构在立法时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使得经济特区在作为经济“试验田”的同时也承担了法制“试验田”的任务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是区域制度变迁的重要载体。那么,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是如何体现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分析对象和视角。经济特区的经济绩效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密集投资和高速经济增长之外,经济特区的外向型特征非常明显,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2006 年各类经济特区合计出口达 3963 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的40.94%。

设立经济特区提高了局部地区的制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阶段整体制度发展的不足,从而部分解释了中国的“增长奇迹”。

许多经过经济特区试验证明行之有效且无害的做法和制度逐步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扩散。这些做法和制度包括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吸引外资、激励出口、鼓励内资非公有经济发展等。中国的经济特区也由一种形式发展
到多种形式、从沿海扩展到内地,呈现出多层级和多样化特征,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对外开放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重要载体。

然而,经济特区是集各种政策和优惠措施于一体的“混合体”或“黑箱”除了制度优势,也包括税收激励和优惠的土地供应等除此之外,经济特区内的高科技企业集中,企业可能享有密度经济和技术溢出的好处。
区内基础设置先进,设有贸易通关口岸,能够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进出口成本。此外,许多经济特区在招商引资时承诺给予投资者融资便利
黄玖立 吴 敏 包 群.经济特区、契约制度与比较优势.管理世界.201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