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
(2025-01-12 22:49:44)第一,强化新型要素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在新型劳动者方面,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逐步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年限“前展后延”,向前拓展至学前教育阶段,向后延伸至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并在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质量。
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学
习的制度体系,以不断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推动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现代化人力资源分布合理,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格局,扩大新质生产力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规模。
第二,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新质生产力载体支撑。一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高水平自主技术要素供给,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前瞻谋划类脑科学、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二是建立完善产业基础能力评估制度,加快实施针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大飞机、燃气轮机、电力能源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母机、高端医疗装备和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努力突破一批带有创新性、标志性的装备。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四是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积极建设完善以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
四是促进开放发展。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积极主动对接并争取尽快加入
CPTPP 和DEPA 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强化与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增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我们需要很好地释放“独特制度红利”“市场需求红利”“制造大国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群慧 盛方富.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
前一篇:贸易规则与数字贸易规则
后一篇:亚洲出口加工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