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的制度建制
(2024-12-02 22:00:41)
由于毗邻香港,广东是中国通向世界的最方便之路,最有条件试验国外对中国有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由于毗邻香港,广东是中国通向世界的最方便之路,最有条件试验国外对中国有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企业根据需要自主招工,工人根据自愿原则签订合同,工资待遇都在合同中明确。
大量外资进来后磔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取得土地建厂房。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根据国家批准的基建项目向当地政府提出征用土地的地点和数量,经与农民协商和政府批准后,支付一定的征地费用,取得土地使用权。外资进来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土地不能再无偿划拨,怎么办?深圳创造性地开始收取土地使用费。这意味着,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使用权是企业的,后来就形成了以土地使用权转让为内容的土地市场。
另外,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特区很快就面临着外汇管理问题。在特区建设初期,港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如果用行政命令禁止,对深圳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是在1985年创造性地成立外汇调剂中心。按照“管住两头,开放中间”的原则进行管理,即到中心调剂的外汇,一头是看其来源是否正当,另一头是看其用途是否正当,调剂价格可以双方议定。这是全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事实上是一个汇率自由浮动、货币自由兑换的外汇市场。
就这样,在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到1986年,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了资金、劳动、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周溪舞,2006)
(经济特区的制度学习,制度创新与制度建立)
徐现祥,陈小飞.经济特区:中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
前一篇:早期经济特区的用意及历程
后一篇:菩萨道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