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出口加工区
(2024-11-13 08:53:54)
1965年1月30日,台湾公布《出口加工区设置管理条例》,随后筹设高雄出口加工区,并于1966年12月建成。初设时占地68.3公顷,扩大后占地72.3公顷,是亚洲设立的第一个加工出口区,集自由贸易区和工业区为一体,属世界首创。其功能是吸引工业投资,拓展对外贸易,增加就业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区内法规完备,政令单一,行政效率高,投资环境好,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发达、手续便捷、租税优惠、低利融资、治安及劳资关系良好等优势。由于进驻厂商快速增加,区内设厂容量很快趋于饱和。
1969年又开始筹建楠梓、台中加工出口区,并于1971年分别建成。加工出口区作为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窗口,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但是,80年代以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世界市场竞争加剧,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工出口区也进行功能性调整,开始向亚洲及太平洋仓储转运专区和全球运筹中心转型。
出口加工区的英文名称也从原来的“EXPORTPROCESSINGZONE”改为“ECONOMICPROCESSINGZONE”,表示不再是纯粹的加工出口。转型后的加工出口区可承接上、中、下游产业,整合高雄港区发展,带动邻近地区通信、金融、保险、研发、训练、国际贸易及其他商业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