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把内圣外王作为一个连续体来看待。特别是《大学》的八条目,分别把前一个作为后一个的必要条件,从而建构了格物到平天下的逻辑链条。当然了,这种逻辑链条的有效性似乎是值得怀疑的,而其乌托邦性质与实际的运作困难也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其有内圣一元论的倾向。
第三,其缺点是对于内圣和外王之间的不杂有所忽视。把内圣外王作为一个连续体去看待,在儒家语境中其实是把外王看作是内圣的逻辑延伸或直接延伸。
这就使得该理解模式具有明显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同时外王也就失去了独立的地位。应该说,由内而外地贯通之的内圣外王理解模式的这个缺点是比较严重的,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