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就是对客观世界状态变化的数字化记录。我们对数据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单纯认为数据是“信息资源”,将其看作是静态的数据库,到逐步认识“大数据”的重要价值,认为其具有海量规模、多样化数据结构、高速增长等特征以及高度经济价值,再到将数据看作是一种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并列的新型生产要素。在实践中,人们也从多个层面去界定数据及其类型。根据数据主体,可将数据划分为个人数据、企业数据、政府数据等;根据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可将数据划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等;根据数据资源管理,可将数据划分为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混合数据等。
各类生产要素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特征。不同要素的流动性差别较大,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要素的交易市场及交易方式也不同。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具有非稀缺性,数据海量且能够重复使用;具有较强流动性,数据要素的流动速度更快、程度更深、领域更广;具有非排他性,可以在一定范围按照一定权限重复使用。但也要看到,目前对数据要素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数据的所有权和用益权还难以确定,数据价值通常难以评估,数据资源日益集中但相关数据控制权问题尚未解决,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也有待健全。
总的来看,数据要素仍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之中,需要从技术、市场和制度等多方面不断完善,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将数据要素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