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秦编钟乐队与“点”型节奏

(2023-09-04 00:14:02)

目前,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以为,首要的是如何在我国传统乐队的音响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地借鉴西洋交响乐队不同时代风格的音响组合原理,建立符合于世纪之交的“交响化”新概念,继续从不同方面做多种探索。

为能较形象地阐述有关问题,本文拟从“点、线、面"音响与"面、线、点"音响的角度进行中西比较。这里所呈现的对称形态,可以说明中西管弦乐队的发展脉络所存在的不同特色。


一、先秦编钟乐队与“点”型节奏

当西洋古典管弦乐的美学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的现代音乐的样式层出不穷的时候,让我们怀着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与依恋之情,首先踏入一个鲜为人知的古老乐队的新天地。

我国古老乐队的音响特征,在先秦音乐中已完整地显示出来。而先秦音乐的灵魂,又可用编钟鼓乐的“点”型节奏思维加以概括。这些,从曾侯乙编钟乐队可窥见其一斑。

湖北随州擂鼓墩一号墓所拥有的126件古代乐器,是一支以64件编钟为主的特殊乐队。此乐队不论其乐器的精美或规模的宏大,无疑在2400年前均属世界之冠。当这批稀世珍宝出土时,我有幸身临其境。近20年来,我又有幸参与了有关的科研工作,并且一直和我的同行们一起,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曾侯乙编钟乐队的艺术实践。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乐队遗产丰富,历史悠久,编制独特,规模庞大.

此曾侯乙编钟乐队系按三面“轩悬”结构排列。出土时,这些乐器分别存放于曾墓的中室与东室之中。中室有编钟64件,1件,编磬32件,鼓3件,琴2件,瑟7件,笙3件,排箫2件;东室则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两室的乐器如下表所示:

https://www.huain.com/attach/uploadfile/article/images/2023/0503/20230503154018231.png

现对上表略加说明如下:

其一,从乐队的规模来看,中室乐队含乐器116 件,如果加上东室的房中乐,总共有126件乐器。其中,编钟为五吨重的12半音俱全的庞然大物,这样的乐器,摆在乐队中就已经使人惊叹了,还要注意到,乐队中安放了12具25弦瑟,每具瑟都要占用相当大的面积,这些乐器分散地摆在乐队前面,与庞大的编钟前后呼应,更是蔚为壮观。何况还特意安排了8名敲钟的乐工边舞边奏,再加上众多的舞蹈人员,场面确实令人激动。

其二,从乐器组的特色来看,曾侯乙编钟乐队是由两个相对独立的乐组所构成的:一为“钟鼓乐组”,包括编钟与编磬,以及不同的大、小鼓,共有100件乐器,此乐组以其金石之声与节奏性的音响为特色;另一为"丝管乐组",包括琴、瑟、笙、箫、篪等26件乐器,此乐组在整个乐队中以演奏旋律为特色。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个不同的乐组都有一个共有的乐器——鼓。对钟鼓乐组而言,鼓与钟磬的结合是天然而成的,因为这是典型的节奏性音响的结合;对丝管乐组而言,鼓又能与丝弦竹管的音色融合得很好,这只需从东室房中乐的编制就可证明。因而可以说,在曾侯乙编钟乐队中,鼓以其单一的“点”型节奏,将钟磬与丝管两不同音色的乐器有机地融合起来了。

其三,从乐队的整体音响来看,钟鼓乐组与丝管乐组在整个乐队中所占据的地位并非完全并列。只要从两个乐组的乐器数目与声响强度就不难断定,曾侯乙编钟乐队的总体音响是以钟鼓乐组为主的,据此,我们可将该乐组称之为主奏乐组。这种以钟、磬、鼓等打击乐器所构成的主奏乐组,显然是突出以“点”为特征的节奏型态,我们可将其称之为"点"型节奏音响。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点”型节奏音响,完全不同于我们不少人三十余年来对民族乐队所探索的以音响融和为特征的“面”状音响组合,也有别于西洋古典音乐以效果均衡为特征的"面"状音响配器原则。从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的管弦乐音响融合与效果均衡的原则是否永远至高无尚?如何发扬我们祖先留给的“点”型节奏音响的遗产来建立乐队组合的新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入国观教
后一篇:编钟与编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