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辰溪·文化渊薮》
高庙文化古遗址群
辰溪历史悠久,早在1万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境内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寺院、古阁楼、古村落等遗迹,承载着辰溪那段古老、文明的历史,其中悬棺之谜为“五溪蛮地”辰溪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轰动考古界,五溪流域的“高庙文化”作为中华南方文明起源之说取得了初步成果。1986年、2008年文物普查发现沅水流域辰溪至洪江段“高庙文化”同时期遗址13处,其中辰溪境内多达10处。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于1993年、2007年对松溪口、征溪口、潭坎大地和溪口遗址进行部分发掘,2001年发表了《湖南辰溪县征溪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湖南辰溪县松溪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简报详细介绍了遗址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层堆积、遗迹、遗物和上限年代等方面情况,记录了松溪口遗址存有大量祭祀坑、大型虎形或龙形拼图,其出土陶器多绘凤形纹饰图案等文化基本特征。专家认为,辰溪境内沅水段的松溪口、征溪口、溪口、潭坎大地、枣子坪、滩头、团鱼坨、张家溜、孔家坪、杨家坪等10处遗址的文化遗存与高庙文化极为相似,应同属高庙文化,其上限年代为高庙文化最早阶段,距今7800余年,下限年代则与屈家岭文化早期大体相当。松溪口遗存与高庙下层文化之间存在盛衰兴替关系,遗址晚期的晚段遗存属于本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中的关键一环,对建立沅水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应以“松溪口文化”命名之。
松溪口新石器贝丘遗址:位于辰溪县火马冲镇大桥村一组沅水河旁的二级台地上,面积1000平方米。1993年,省考古研究所带队共发掘面积100平方米,遗址表面有大量的螺丝壳和蚌壳堆积,地表采集有红陶、黑陶、灰陶,器形有石斧、罐、钵、豆等。
征溪口新石器贝丘遗址:位于辰溪县修溪乡征溪口村十组的沅水北岸征溪西岸的三角台地上,面积4.2万余平方米,该遗址表面暴露大量的螺、蚌壳文化层,深1.5米—3米。1993年,省考古研究所、市文物队、辰溪县文物管理所共发掘面积280平方米,出土有夹砂红陶、黑陶、灰褐陶,器形有石斧、骨针及罐、釜、盆、钵、盘等陶器,其中国家三级文物2件。该遗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潭坎大地新石器贝丘遗址:位于辰溪县仙人湾乡仙人湾村三组沅水西岸的一级台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断面上有大量的螺壳文化堆积分布,发掘的新石器长条形石斧为国家二级文物,另有簋、罐、钵、盘、石刀等。该遗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