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唱笔记【4】——避免渐变

(2013-10-21 18:28:55)
标签:

文化

合唱会遇到独唱碰不到的独特问题。渐变的处理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独唱中,演唱者有着处理渐变的很大自由度。但合唱不行。

口型的渐变一定要避免。比如“画了一个圈”当中“圈”包含的复韵母uan,如果是一个拖长的音,在这个整体的音长范围内,演唱者可以自主安排从u到a再到n的口型变化,但是在合唱里,不行。大家必须同步地用最短的时间过渡到最后一个韵母,前面的韵母所占时间从感觉上应该忽略不计。不如此,大家就难以步调一致地演绎这个口型渐变,不一致的口型渐变,其听觉效果是很差的。

音高的渐变,即“滑音”,也一定要避免。每个人的滑音都有自己独特的曲线,要把大家调整到同一个曲线,有相当的难度,而曲线各异的滑音处理,在合唱中几乎是令人难以容忍的。这个在器乐中也有印证。我曾经听过一个音乐会,是二胡与爵士乐队共同演绎的。二胡的滑音和萨克斯的滑音放在一起,听着一点都不和谐,就是因为这两个乐器的滑音曲线碰不拢。当然我也听过弦乐合奏《今宵多珍重》里面那种步调一致的小提琴滑音指法,这是需要特别调教的,而且乐器一定要同质化。一个业余合唱团,产生步调一致的滑音的概率几乎为零,在实践中是严重不推荐的。

老师说,中国人在音乐领域比较崇尚个人,而缺少多声部特别是复调音乐的基因。中国民族乐器严重缺乏低音乐器,中国民歌唱法基本没有男低音的位置,就是明证。正因为重个人、轻集体,所以个人对渐变的处理非常地个性化。在配有中文歌词的合唱的排练中,需要特别下力气纠正业余合唱队员对渐变的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