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财记 |
因为曾在上市公司工作,,,对发展中的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了解越多,对其也就越谨慎,所以一直以来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一路走来,基于祖辈父辈的经验与教训,基于九十年代初遇见的《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基于一种坚定的理念,前三十年,我们的投资集中在了房地产,赶上了房地产最迅猛的三十年,收益不错。
都知道近来房地产的投资机会,已经大不如从前,不如从前就不如从前吧,但毕竟还是能抵消或降低通货PZ带了的损失。然而,近期在进行了一些市场考察后,想法变了。
这些天散步或出门,常去新开的楼盘看看,发现许多临街大楼盘居然没有商铺,甚至马上就要开工建设的地铁站楼盘旁边也没有商铺,这么好的地段,为什么不盖商铺,一时没想明白。
上个月到刚开盘的美的万达广场看看,说商铺都卖完了,只剩下一间,单价四万,总价六百万,处于商圈的草肚皮位置,最不值钱,"这么高的单价能租多少?"三百五。""能租这么高吗?卖什么才能赚回来房租?"觉得不靠谱。没过多久,收到美的万达广场的广告,又放出三十个商铺,看来他们这是控盘销售。
前几天又看南方医科大附属医院旁边的一个楼盘,靠近正在修建的地铁站,商铺还没有往外放,问问价格,预计是房价的两倍,四万,这个位置的租金,大约八十到一百就是一大关。
回来想想,十年前商铺的价格基本是住宅的四到五倍,现在明显的,商铺的升值没有住宅升值快,而二线城市非核心商圈的租金一般在一百左右,十多年升值也有限。这是因为住宅有刚需的存在,即使租金涨不上去,但房价依然可以持续上涨,而商铺几乎不存在刚需,商铺的投资主要依靠租金的回报,但是,前些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商铺的供应量也随之增长,超过了人均1.5平方米商业地产的需求,再加上电商的迅猛发展,抑制了商业地产租金的上升空间,商铺投资的机会窗口基本已经关闭,看来想加大商铺投资的想法应该停止了。惯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大局限。
问题,还是问题。问题,又一次回到原点。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必然产生的货币超发还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些资金,除了一部分用于消费外,其余的,必然会留向房地产或者股市两个池子,现在房地产蓄水池的水位已经过高,让社会感到不安,那么增发的货币,自然而然的也会转向股市。
中国股市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也到了应该成熟规范的时候了,要承担起吸纳超发资金,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任了。
这样看来,现在应该转移投资方向。
这段时间,一如平常,他还是买书,但是书集中在股市和基金方面,他把以前买的这方面的书,还有寛大学时的课本也翻出来,他说股市现在他还没能力把握,先买基金,跟着基金学股市。
前几天,先花三百买了三只公募基金,看了两天,然后又投六千买了六只公募基金,他说这是育种箱,观察一段时间,看看长势,从中选择合适的基金,重点投入。
平时使用的投资平台,也给推荐了几只私募基金,私募基金门槛高,进入前,也要先通过公募基金熟悉基金公司的运作情况。
近年来习惯了安静,可股市却是另一番风景,风起水涌,波澜起伏。这是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事呢,还是不得已而之为?
无论如何,念头,节点,记录一二。
20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