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十年之约(2014)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者无疆 |
学生时代热衷于踩点式旅游,没有自己的意识直奔热门景点而去,工作后开始渐渐领悟到真正的自己的旅行,这么多年历经过太多让我震撼激动感慨乃至悲伤的景物,每当站在人类文明遗迹废墟前,都不禁唏嘘所学所知实在太少,每次回来都迫不及待的在书本里寻找那些曾近被忽略和错过的,然而看的越多越是觉得自己了解的其实只是凤毛麟角,而陷入一个求知的循环。怀着这样一个敬畏的心情,十年后我重游吴哥,这个开启我废墟情节的圣地。
一,祖先的足迹
虽然吴哥的石砌建筑雄伟磅礴,心里一直牵挂的是那片断言残瓦的红砖,这里才是吴哥王朝的根基。
来到洛罗寺,无法想象眼前这一片狭小的土地,竟然在半个世纪后逐渐发展成一个东南亚的古代强国。洛罗寺遗址作为吴哥建都巴肯山之前的国都,规模上甚至及不上通王城里的任何一个小寺庙,但是这里是真腊王朝的开国之地。
作为国都的巴孔寺,五层的台式建筑象征着印度教中的须弥山,印度教认为宇宙的中心就是须弥山,山顶上住着湿婆神。巴孔寺是第一个用曼陀罗的形势建造的寺庙,正门朝东,五层逐渐加高往上攀升的神坛。巴孔寺的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吴哥王朝的众多建筑寺庙,长长的引道,引道的尽头两边各有一个藏经阁,四方或者长方形的五层台阶式建筑,在当中某一层会建造舍利塔,顶端平台也建有五座塔庙,以中间一个塔最高。当时的寺庙全部是红砖建筑,在红砖的外表会涂上一层灰泥,再在灰泥的外部进行雕刻,由于灰泥十分不容易保存,所以现在看到的红砖建筑外的灰泥基本已经全部剥落了。
这里并不是吴哥的热门景点,难得的鲜有成群结队的游客,每一层台阶距离都很大,让人不得不费力倾身全神贯注的往上爬。
作为祭祀而建的普利克寺,前后俩排共六个红砖塔,是YASOVARMAN I在9世纪初为了纪念开国皇帝JAYAVARMAN
II和自己的父辈们的寺庙。JAYAVARMAN
II虽然不是真腊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整个真腊王国却是在他的带领下开疆扩土,建立王朝。
在普利克寺曾经出土一块石碑,上面记录了公元881年,当时的国王INDRAVARMAN在这里祭祀祖先。古代吴哥的史料非常少,因为吴哥王朝认为,梵文文字只能记录神。
水神庙洛雷寺是三座寺庙中最小的一座,应该有六座高塔,尚未建成就被废弃了,现存只有三座,而且全部已经残破不堪,有两座被支架撑起防止进一步坍塌。
二,后宫还是僧舍?
BANTEAY SREA-女王宫,她的规模绝对和名声成反比,走过引道如果直接从女王宫的东门走到西门,可能只需要20秒,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却被称为吴哥的明珠,这里汇集了吴哥最精美繁复的雕刻,堪称吴哥艺术的结晶。
再行吴哥,感受与第一次大相径庭,女王宫在十年前就已经盛名在外,可惜当年的我属于直奔遗迹而来,没有充分的准备,女王宫匆匆而过,当时印象只有四个字,不过尔尔。现在看来,果然是无知者无畏。这次,I AM WELL PREPARED.
7点半左右到达离市区30多公里外的女王宫,错开了旅行团的游览高峰,却还是错不开人群,女王宫在初升的太阳下,揭开了妖娆的面纱,呈现在眼前。
BANTEAY SREA,这个妩媚的名字,很容易和女王宫联系在一起,当年法国人发现了这里,里面有太多姿态优美女子的雕像,他们认为这里就算不是国王后宫,也一定是女人住的宫殿,因此取名女王宫。法国人浪漫美好的想象,完全曲解了这座神圣的殿堂的意义。
RAJENDRAVARMAN在其晚年时,回忆起在治国的生涯里,一直得到一位国师的帮助,所以国王将河边的一块地赠与了这位僧侣国师,作为他晚年静养打修行的地方,而国师YAJNAVARAHA则将这座远离尘嚣的神庙献给了湿婆神。
吴哥王朝虽然信仰印度教,其建筑却有着明显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建筑神庙都十分讲究空间感,长长的引道横跨河池,引道的两边不光有藏经阁,有时候还会有LINGA和UNI,就像女王宫一样。另一个典型的风格就是门楣,三角形的门楣向两边延伸后翘起,代表着两边都有蛇神NAGA,有时候还会有三重门楣,这种特征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女王宫的建筑特色中。小小的女王宫的门楣上,大多雕刻着湿婆神的故事。
毗湿奴大神化生狮子撕开女妖的胸膛。卷起的浪花里,有初生的APSARA
湿婆神带着UMA坐在NANDI上
这个门楣雕刻讲述的是湿婆大神正在修炼,恶魔拉法那在山下摇动大地企图干扰湿婆修炼,动物害怕慌张逃跑,而湿婆神没有受到打扰,用定力稳住了山。
这个门楣讲述的是RAMAYAMA中猴王哈努曼不在,众猴在打架的画面
法国人马尔候看到女王宫这四座女子雕像后,惊为天人,偷下这四座雕像准备运回法国,过关时被捕,可能正是因为这份对美非分的追求,后来他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部长。
三,建国之本
907年吴哥王朝建都巴肯山,历来几百年的统治,都以治水为名。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YASOVARMAN开始着手建造一个长达八公里的水库。EAST BARAY就是当年的东水库,而EAST MEBON就是建造在水库中央的神庙。如今的WEST MEBON已经坍塌。
吴哥每年都会经历长达半年的雨季,水库建立初期,必须坐船来EAST MEBON,现在的入口就是当时的码头。曾经在EAST MEBON发现了一块石碑,记录了RAJENDRAVARMAN纪念他父亲YASOVARMAN建立EAST MEBON的始末。
东美蓬继承了建国后的一个基本建筑格局,四个小塔围绕着中间的一个大塔,四面各有一个入口,这些塔其实也是舍利塔,石板封门,门楣上同样有精美的雕刻。
因为是红砖建筑,门楣和塔身的雕像都剥落的很厉害,砖墙上还有很多小洞,当年是在这些洞里塞上麻在敷上灰泥,以使得灰泥可以保存的长久些。
在东美蓬之后,吴哥开始渐渐转向石砌建筑,在建国半个世纪左右建成的水库来看,不管从规模还是雕刻的细节上来看,吴哥王朝都开始展现出大国那种开阔威严的气度来了。
东美蓬还有一个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在神庙的四个角都有一个和真象等大的石象
四,巴方寺的低呜
巴扬寺的北面相连的就是巴方寺,从大门经过172米长的引道,到达巴方寺门口,一路上可以看到引道两边堆放着很多碎石。
当法国人发现吴哥后,柬埔寨几乎立刻成为了法国殖民地,抛开政ZHI统治不谈,法国人在吴哥建立了远东学院,培养一批柬埔寨当地考古人员,维护和修缮吴哥废墟。当柬埔寨NEI战发生后,政府TU杀了远东学院所有的学者,然后原本可以修缮的巴方寺,就维持着现在看到的样子,那些已经被做了标记的碎石,再也无法回归自己原有的位置了。
出了巴扬寺已经是正午,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巴方寺的引道上,我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引道两边的乱石堆,它们就这样遗落在引道两侧,默默注视守候着身后那座神庙。
历史的交替往往伴随着激烈残酷的战争,而受害的永远就是普通百姓和那些文明的遗迹。
走进巴方寺大门,眼前就是一排排的LINGA
五,念亲恩
相传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后,上了忉利天为自己的母亲讲经说法,因此JAYAVARMAN VII在登基之后,首先为他已故的母亲建造了TA PROM。
如果在吴哥城内的时间有限只能看三个庙宇的话,TA PROM绝对是在TOP 3之内的。
我疑惑为什么作为佛教建筑的TA PROM现在会有印度来认养,直到再次见到TA PROM的巨树和几乎被它们压塌的庙宇。印度教一直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与恶的,人世间的力量一直是在寻找一个相对的平衡点,万事皆有因果,树木和寺庙已经在将近一千年间融为了一体,所以他们修缮TA PROM时并没有为了维护寺庙而砍除那些巨树,而是保留了它们被发现时的废墟样子。
随着旅行脚步的越走越远,我逐渐无法抵抗废墟的魅力和其对我的震撼,他们不光是人类文明的遗迹,更无声的向世人展示着当年这些王朝曾经的伟大繁荣。
TA PROM是吴哥城里最大的寺庙,曾经容纳了一万多名僧人。
在为母亲建造了TA PROM后,JAYAVARMAN VII又为父亲建造了 PREAH KHAN,据传这个寺庙也是庆祝战争胜利而建,所以又称圣剑寺。
PREAH KHAN原本也是僧舍,曾经容纳一千多名僧侣,现在也已经是废墟状态,很多碎石堵住了门窗,在寺庙中央有一个很大的中庭,墙壁上有很多小洞,推测当年可能是放置金银财宝的地方。
PREAH KHAN的西面入口处有一个二层柱式建筑,推测是藏经阁,令人惊奇这个居然是希腊式的柱廊建筑。
六,镜花水月小吴哥
1002年太阳王SURYAVARMAN II开始建造小吴哥,在整个吴哥区2000多座寺庙中,小吴哥是唯一一座朝西的寺庙。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朝西的原因,只能推测可能是因为小吴哥是太阳王的陵墓吧。
很多人第一眼的小吴哥都是只有一个轮廓的,我也不例外。凌晨五点多司机送我们到了小吴哥入口,眼前只有一个漆黑的小吴哥城墙的轮廓,脚下是吴哥最常见的引道,只是这次,这条引道漫长的令人迫不及待想在天光渐亮前目睹小吴哥的风采。
十年前的小吴哥,不论是日出还是日落来了不下三次,再回小吴哥,还是耐不住心底的期待,疾步穿过护城河和城门,在左边的藏经阁上坐了下来,静静等待着这世上最美的日出。
太阳王统治下的吴哥,开始进入王朝的鼎盛时期,小吴哥将信仰转化为建筑。象征着须弥山的那五座塔,倒影在左右俩个莲花池中,随着天空开始出现幻彩般的金色,池中的须弥山在莲花的点缀下就如镜中花水中月,真假虚实难辨。
日出过后,小吴哥开始平静下来,因为朝西小吴哥的最佳参观时间是下午,只有日出后的短暂时光,才有机会可以慢慢欣赏这座伟大的寺庙。
外层的四面长廊分别雕刻着摩诃婆罗多,罗摩耶那,天国和地狱及乳海搅动等壁画故事,爬上楼梯后会首先看到四个浴池,然后是最美的中庭,中庭的四周长廊外随处可见面露喜悦,衣饰各异的APSARA。而中庭的中央就耸立着那五座高塔,原来四面都有可登上高塔的石梯,因为石梯太陡太窄,现在要登上最高那层只能通过一座人工建造的木梯了。
到达中庭时,身边周围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有不少游客和旅行团了,嘈杂的声音纷乱的人群彻底打扰了我继续的心情,匆匆看了几眼五座高塔,便离开了。
七,微笑的力量
如果时间允许,我一定只在清晨和中午游览吴哥,只有这个时候,才能静下心,避开人群,仔细感觉这座伟大的建筑。
BAYON,我一直喜欢用巴扬来称呼,虽然现在他被翻译成巴戎寺,它位于吴哥通王城的中心,在我心目中,它永远就是吴哥的代表。
JAYAVARMAN VII登基后,改信了大乘佛教,从此吴哥开始进入了领悟阶段。可能是因为JAYAVARMAN曾经经历过惨痛的战争,他继位后,停止了战争,建造了大量的医院,从此人民开始安居乐业。
巴扬寺最初应该有54座塔,每座塔的四面刻有佛陀的脸,四面佛的头顶是一朵莲花。佛陀脸庞眉宇间似乎带着淡淡的忧伤,整个笑容呈现出一种安详宁静,彷佛是找到心底最深处的秘密或者真理时,内心从此一清如水,又彷佛是了解到不管人世间纵使有太多苦难,心底总会有喜悦发生。哪怕在最痛苦的内战时期,这个微笑依旧感染着世人,告诉人们苦难终将是会过去的。
漫步在巴扬寺,远近高低四处都是佛陀的笑脸,每一座门每一扇床,都会框出一个佛陀的笑脸,笑容中没有语言,如此动人,却在告诉人们世间真理和蕴藏的深刻力量。
八,最伟大的国王
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非JAYAVARMAN VII莫属了
他为双亲建造了TA PROM和PREA KHAN,为自己建造了BAYON,吴哥通王城里,四处都能看到他留下的杰作。
ANGKOR THOM通王城是一座三公里长的城墙围起来的建筑群,JAYAVARMAN VII战败越南占婆族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围绕着巴方寺和空中宫殿建造了大量寺庙,四周共有五座门,其中东门有两道门,经常出入的南门,门口两边排列着阿修罗和天神,展示的是乳海搅动的故事。
BANTEAY KDEI,建筑和TA PROM相似,原先也是僧舍,现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
TA SOM,据说是JAYAVARMAN为了纪念一位将军建造的寺庙,这里的APSARA造型和吴哥其他寺庙里的女神像有很大不同。
NEAK PEAN涅槃寺又称蟠龙水池,是JAYAVARMAN建造的百余座医院中的一座,用现在话说就是一个药浴,浴池中央是一座底盘是两条蛇盘踞的七层台阶的塔庙,塔的四面都有菩萨像,池中还有一个菩萨飞马救人的雕像。
此行吴哥,两大惊喜之一就是BANTEAY SAMRE了
太阳王建造的BANTEAY SAMRE在大圈的外围,几乎和小吴哥同期建造,现在的BANTEAY SAMRE已经历经了大面积的维修
来到这里正直烈日炎炎的午后,这里并不是吴哥的常规路线,所以游客寥寥,几乎无人问津。
迈步进大门,我几乎怀疑自己回到了印度,完全印度风的门廊及两侧的台阶,列柱大厅和主殿,加入了吴哥特有的门楣。
十,日落比粒寺
放弃巴肯,比粒寺日落是再行吴哥的惊喜之一。
三日吴哥的最后一站,我纠结了两天,最后决定还是去比粒寺,当初的考虑只是觉得比粒寺的游客一定比巴肯少的多。
RAJENDRAVARMAN晚年后为自己建造的变身塔,也称比粒寺,作为自己通往往生之路,虽然传说这里也是国王火化的场地,但是并没有在这里找到骨灰舍利塔。
比粒寺的格局和东美蓬很像,一个基台上五层塔,雄伟的气势展露无遗。
从崩密列回到比粒寺只有三点多,旅行团开始陆续退场,三三两两看日落的人群开始登顶等候日落。一如既往我起身打算先四周走一圈后再上顶层,也就是这么一走,让我感受到了吴哥最美的日落。
我曾经问TUTU司机,为什么那些游客都等候在塔顶注视着太阳落下的地方,却视夕阳下的寺庙而不见,难道那些金色夕阳下气势磅礴的废墟不值得驻足欣赏吗?
寺庙的南北两面原先应该是建有长廊的,现在只剩下几根石柱,夕阳下的比粒寺为数不多的游客全都上了塔顶,只剩下了我独自体会这残垣断壁。
吴哥王朝曾经的强大是无法想象的,元朝是否真的是因为周达观的出使而了解到真腊的强势放弃了进攻现在已经不得而知,曾经的吴哥王朝领域,到达了缅甸,泰国和云南,却最终被素可泰王朝所灭,而阿育塔雅在继承了素可泰王朝后又被缅甸所侵占,整个国都被烧杀抢掠一空。
王朝更替兴亡史,现在全部以废墟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是人类曾经生活过的遗迹,值得尊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