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2023-01-07 11:24:50)
标签:

历史

旅游

分类: 行者无疆2022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北魏建国史

338年,拓跋部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

386年,鲜卑拓跋珪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者后魏,即三国魏国之后的魏,又称拓跋魏,即拓跋氏所建的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改姓为“元”后,也称元魏。

398年,北魏迁都平城,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死后,其子明元帝拓跋嗣、孙太武帝拓跋焘承其前业,国势大盛。拓跋嗣死后,16岁的拓跋焘即位,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当时北方大漠政权柔然的疯狂入侵,并开始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征服漠北。
427
年,北魏用30000名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统万城,从此北魏统一北方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随后北魏于431年灭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统治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太武帝就在438年下诏,凡是50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
445
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即今陕西省黄陵起义,有众10余万人。

447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和尚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于是太武帝推行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僧人,焚毁天下一切经像。7年之后,拓跋濬即位为第四代皇帝,即文成帝。他一反太武之所为,即位以后不久就昭告天下,立即“复法”,云冈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著名的昙曜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琢家动工开凿的。

昙曜于京西武周山开凿五窟,各刻造佛像一尊。昙曜开五窟处于云冈石窟群的中部,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平面上皆作马蹄形,穹窿形顶,大体上系摹仿印度椭圆形的草庐式。窟中主像形体高大,以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佛为主,占据窟中主要位置。从其造像特点,还可以看到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某些影响。

第十四窟第十五窟没有大象,渗水侵蚀,雕像风化剥落严重。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第十七窟窟形平面属椭圆形,穹窿顶。主像为云冈最大的交脚坐像,走进这低于地平面约一米的第十七窟时,仰面向上,这尊主像魁奇伟岸,有唯我独尊的气势。头上戴花冠,胸前配兽饰,臂着珠钏,腿做箕踞,右手仰掌,左手屈胸,人们称之为交脚弥勒菩萨。第十七窟东西两壁各有一大佛像,东为坐像,西为立像,也非常魁梧,但风格与主像不同。由于有这三尊像,也有称之为三世佛,主尊定为未来世之弥勒。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第十八窟也是椭圆形平面,穹窿顶。是一个非常高阔、宽敞的洞窟。主尊佛像是一大立像,造形奇特而优美。佛像昂首挺立,身躯雄壮,气势宏伟。紧贴在本尊立佛两侧的胁侍是两尊菩萨,头戴莲花纹三珠冠,中刻小坐佛,冠下束发垂肩,眉眼细长清秀,鼻翼俏媚,薄唇含笑,由相较美。在菩萨立像的外侧,东西两壁各雕一个胁侍佛。胁侍立佛头顶上方均罩华盖,赤脚踩踏莲座。在本尊佛像的双肩两侧,胁传菩萨头顶上方,左右各雕有5尊弟子像,合为释迎牟尼的十大弟子。整个洞窟的布局造形显得主题突出、层次有序、雕刻精美。从整体看,这一窟是县曜五窟中最豪华、最讲究的一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第十八窟主尊大像威严、肃然。具有自信、抱负和傲慢的表情。但右手下垂,左手抚鹰,又显出一种谦逊的矛盾合一的神态。特别是那身稀有的千佛袈裟,据说是体现了太武帝持傲灭佛及晚年忏悔的矛盾。

第十八窟正壁上方的雕刻有诸罗汉浮雕造像,诸罗汉像不少己风化残缺,就现存的几尊看,这是释迎牟尼的十大弟子。这十位弟子最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键连、头陀第一的摩河迎叶、多闻第一的阿难、天眼第一的阿那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说法第一的富楼那、议论第一的迎旅延、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密行第一的罗喉罗。这些第子群像头部均为圆雕,体躯为高浮雕,而下身则完全消失在窟壁之甜中。弟子像的造形大都顷斜30度左右,十个造像如同斜于洞窟壁面。尤其是这十大弟子造形生动活泼,个性突出,神情各异,这些生动的造像完全不同于佛教艺术中其它诸佛、菩萨等模式化,而非常富有个性。并有一种异卧情调。从这几尊造像也可标榜太武当年征伐之武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除此之外,第十八窟的四周还有许多大小不同、样式各异的佛宪,而且室中造像主要是释迎、多宝对坐像和交脚弥勒佛像,这便可知,这些佛龛与主尊像并非同佛龛是后来补刻的,这种补刻一直延续至孝文帝时期,时间相跨有近40年。常盘大定在《山西云冈》中说:此石窟,不仅规模宏壮,其内部的佛像也带着雄大刚健的气象,是全云冈石窟中的最雄伟者。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第十九窟的窟形是在椭圆平面之外又扩出两个侧耳洞,而耳洞的地平线又高出主窟约3米,窟内是昙曜五窟中第一大像主佛像为结砌跃坐像。此像气势凝重,端庄严肃。第十九窟的格局,普遍认为是三世佛的布置,以主窟大像为现在世的释迎牟尼佛,而两耳洞的两佛则一为过去佛,一为未来世的弥勒佛。第十九窟主佛像充分显示着成道者的庄严法相和四禅圆满的福德形状。右手舒五指当胸,左手置膝上,微握如拳状,掌中置绢索状物。文成帝是昙曜造像时的当朝皇帝,同时是个贤德的皇帝,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复佛,对县曜又有知遇之恩,这自然昙曜等佛徒要重彩浓笔描绘的对象。这尊主佛,县曜寄托了心中最敬重的深情,使这尊佛像端庄稳静、面容慈样,同时作为鲜卑人的形象也有其典型性。那就是:细眉长目,直鼻方口,两耳垂肩,面颊丰润。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被誉为云冈的代表作。主像是高13.7米的结跳跃坐像。因洞窟崩坦而使大佛露天,而被人们称为露天大佛。露天大佛造像富丽堂皇。面容丰满端庄,但如果从不同的视角去观赏体味,会从佛的脸上看到慈悲、庄严、欢喜、思维、入定、普救、应化、持世、震摄等三十二相。站在他面前,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美。他那种自在、自信、自尊的精神品性,使你感到心灵的明净。

据推测,他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似一位阅尽沧桑、雄才大略的长者,在阳光下俯视人间。正因成了露天雕像,所以虽是坐姿,却仍显得分外高大。并且由于可以远视,更境加了他的庄严肃穆之感。露天大佛微微前倾的身躯和棱角分明的嘴角,仿佛在向众生宣讲着佛教的真话,他那细细的弯眉和微启的双目,使人感到慈样为怀的气度,不愧为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第十六窟正在数字化,无缘得见。从第二十窟继续往西是一些晚期开凿的小石龛不再成组;内部更为方整、规制;造型更趋消瘦,坐佛下摆褶纹日趋重叠、繁褥;佛龛的装饰也更为复杂,龛楣、帐饰更为多变。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而且下削,这种造像后来发展为“秀骨清像”,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尽管这种像大量出现在龙门,但它的酝酿形成是在云冈晚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五)】昙曜五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