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2022-10-13 21:38:12)
标签:

历史

旅游

杂谈

分类: 行者无疆2022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仙山琼阁
金楼玉宇
满堂丝竹
尽日笙箫
这是北魏文化中特有的华贵绚烂的造型
圆润流畅的线条,丰满柔和的构图,热闹欢乐的气氛
大同因之而闻名天下
世界由此,走向大唐

大同景区门票实行3个月的优惠,到7/31为止云冈石窟凭5日内大同住宿发票只需要10元,着实为云冈石窟积攒了人气,导致了我在9点到云冈售票处时,四个优惠门票窗口目测每队30人起,且几乎都是旅行团导游手持一叠住宿发票,立刻扭头去买同样是优惠的半价门票,立刻得以进了景区。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大同,古称平城,隶属雁门郡。历史悠久迄今近2400年的历史。自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置云中、雁门、代都以来,大同历经秦汉西晋,曾以一代京华、两朝陪都、边塞重镇而闻名华夏,历史上几经辉煌。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因刘邦北击匈奴被困平城白登山之史实而闻名。自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置云中、雁门、代都以来,大同历经秦汉西晋,曾以一代京华、两朝陪都、边塞重镇而闻名华夏,历史上几经辉煌。

拓跋珪迁都平城之后,这里便成为鲜卑拓跋部的根据地,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起,经历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帝66年东征西讨,先后降柔然、荡漠南、吞北燕、灭北凉,结束了十六国长期割据的历史,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从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至494年魏孝文帝再迁都洛阳,平城作为北魏的首都和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96年之久。云冈石窟便是北魏王朝为宣传佛教教义而营建的宏伟工程。太武帝拓跋焘灭掉佛教发达、塔寺甚多、僧人工匠无数的北凉(今甘肃张掖、平凉一带),使凉州佛教东传,迎来了北魏佛教的兴盛期。在统治者的倡导下,修塔建寺,象教弥增,僧人众多,甚至妨害了国家扩充兵源,于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废佛事件。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诏毁灭佛法,致使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魏书》)。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便下诏复法,佛教便以更大的势头发展起来。文成帝复法的直接结果,就是云冈石窟的大规模营造。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石雕造像即在六十多年(460-524年)的时间内建成。文成帝在和平初年(460年)接受高僧昙曜的建议,于京城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这就是云冈开凿最早的著名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原名武州(周)山石窟寺,明代改称云冈石窟。作为北魏建都平城时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遗存,是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大致历经了近70年之久,石窟艺术内容丰富,雕饰精美,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壮丽的典型皇家风范造像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展现的佛教文化艺术涉及到历史、建筑、音乐等多方面内容。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亦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云冈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中期,具体开凿年代,一说为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一说为文成帝初年(452)。云冈石窟在北魏时期按开凿先后,可分为三批。第一期(460470)为昙曜主持开凿的五座窟,即位于石窟群中部西侧的第16-20窟;第二期(471494)窟室主要开凿在石窟群中部东侧,有第78双窟,第910双窟,第12双窟,第11-13组窟和第56双窟,还有第3窟等;第三期(494524)多中小型窟室,主要集中在第20窟以西崖面,此外,许多第一期、第二期开凿的窟室内、窟口两侧和窟外崖面也多有第三期补凿的小窟龛。

第一窟石鼓洞,第二窟寒泉洞,第三窟灵岩寺正在修缮,参观从车马辙附近的第四窟开始。云冈石窟第四窟处于第三窟西侧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斜坡上,是一个拱门两个明窗,拱门居中,明窗两肩,走进第四窟一看即知,此窟中途而缀,整个洞窟并未完工。据考证是云冈现存纪年最晚的造像,520年至524年开凿,是第一窟至第十三窟之间仅有的晚期大窟。只是该窟造像风化严重,且无法入内参观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第四窟继续往前,穿过一扇木门,进入了云冈石窟主景区,山体的岩石上,有一些小龛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465年至494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1651年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第五窟现存大小造像2300余尊,雕饰精美,为云冈石窟保存较好的洞窟之一,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洞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五窟为大像窟,因而形制与云冈早期洞窟相同,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北壁置隧道为诵经道。第五窟南壁窟门与明窗间列龛两排,上排为8个圆拱龛,下排为8个帷幕龛,龛内均置坐佛,齐整有序,威严肃穆。在南壁上层东西两侧,各雕有高浮雕大象负驮须眉座五层瓦顶出檐佛塔,设计巧妙,雕刻精美,是云冈石窟佛塔雕刻的精品,也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东西北壁各开大龛,北壁坐佛褒衣博带,衣摆皱褶繁缚而下垂至地面,这种造像风格在云冈以后开凿的石窟中常可见到,面容清秀,显得异常俊美。

当我第二天带着望远镜一龛一龛的看下去的时候,突然这尊佛像微笑的面容出现在镜头里,令我动容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窟顶雕刻了演奏埙、排箫、横笛、鼓、羯鼓的8个飞天乐伎。身材修长,飘带翻飞,是云冈乐伎雕刻的精品之一。南壁窟门两侧对称雕刻了逾城出家乘象投胎的佛传故事画面。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第五窟有39个附洞,编号分别由五号至一号和五号至三十九号,这些附洞的位置,除主洞明窗两侧6个,上方8个外,多数分布于主洞东侧及左侧冲沟上方的所谓龙王庙沟的高台上。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第五窟门口的左手边,有一座菩萨像几乎已经被风化,仅存头像栩栩如生的微笑相向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其实北魏造像是否以此区分佛与菩萨,尚无一定之规。如果从整体布局来看,称之为胁侍菩萨较为妥当。此窟的这种布局极显主佛的尊荣与庄严。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第五第六窟窟的阁楼是想通的,走上四层阁楼,看到的又是另一番圣景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第一美人,就坐落在第五窟阁楼的一侧角落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第六窟是一个中心塔柱式洞窟。窟形为平顶方形,平面呈回字状,其中心塔柱呈四方形。高大的塔柱直通窟项,占据窟内大部分空间。塔高15米,分上下两层,下层约高10米,上层约高5米,比例匀称,一层重龛楣装饰,像高不超过5米。上下两层雕饰华丽,内容丰富,间不容隙。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被称为云冈第一伟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中心塔柱窟的共同处是塔与壁皆独立于窟中央,上与顶相接,四面与窟室四壁平行间有南道,可绕塔礼佛,在佛教内容上又显示着四方佛土平等的意蕴,表达佛教空间观念的意同很浓。
云冈这种形制出现,有接受西域与河西诸石窟影响的一向,也有它自身的一面,这种成果又对以后我国各地中心塔柱式洞窟产生较深的影响。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第六窟门龛后的维摩诘辩经像,从北魏开始,开始出现石刻的殿宇楼阁式样的建筑,屋脊,斗拱,鸱吻,列柱等等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这尊坐佛除了背光外,还被飞天,小坐佛和各种花纹所围绕,左脚下还有一尊明显是外族的人物像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第六窟中心塔柱上层四角各雕一座9层楼阁式塔柱,每层雕成屋形,四面开宝,内雕3尊坐佛。每层四角雕一小万柱,第一层四角雕覆盖钵式小塔,极富装饰性。塔柱雕于须弥山上,由巨象承驮。中心塔柱顶部雕为宝盖式,四面设格,内雕鸟兽,下垂三角纹帐幕。
胁侍菩萨侍立于四角塔柱内侧。立佛高肉害,面相丰圆,双耳垂肩,长眉秀目,慈蔼可亲。佛装宽大合体,右襟甩于左臂,下摆向外舒展,潇洒流畅。通身饰以舟形背卉光。四周雕火焰纹,内雕坐佛与飞天,精美华丽。佛直设计巧丽,雕琢精细,造型宏伟,气势辉煌。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石窟(一)】第一伟窟

云冈第六窟,从进门那一刻起,眼前一个众佛皆坐的佛国世界,令人肃然起敬,心怀虔诚,不愧被称为云冈第一伟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