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探:百家姓之陆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陆,繁体字写作陸,形声兼会意字,读作lù。本义长着大量蘑菇的高地。
陆字的甲骨文字形左右结构,左为阜(阝),右上为圥[lù],右下也为圥,也就是上下两个圥摞起来。陆字的商代金文有多个字形:(1)“陆册父庚卣[yu]”字形与甲骨文相同;(2)“陆父乙角”字形则把阜放在右边;(3)“陆册父乙”和“陆父簋[gu]”字形则都是一个圥在中间,两边各一个阜。西周中期,“义伯簋”金文字形与“陆册父庚卣”字形相同。春秋时期金文有两种字形:(1)“邾公釛[hé]鐘”字形是左右结构,左为阜,右边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都是圥,下为土,强调圥长在土里;(2)“庚壸”字形左右结构,省去一个圥,左为阜,右上为圥,右下为土。战国时期,陆的字形基本固定为左右结构,左为阜,右上为圥,右下为土。篆文承接战国时期字形,隶变后,楷书写作陸,简化字写作陆。
陸由阜(阝)、圥和土三部分构成。阜本指人住地穴时,地穴壁上的脚窝,供人上下,引申为高地。圥[lù],地蕈[xùn],古代指真菌,即蘑菇。圥还有一个异体字屮六(屮上六下,长得像六的一种草)。土可生长草木,包括蘑菇。三部分组合在一起,就是在需要攀爬上去的高地上生长着大量蘑菇。
《说文解字》:屮[chè] 六(屮上六下),地蕈,丛生田中。从屮(草),六声。这个解释不确切,不是六声而是六形,即长得像六的草。远古人不知道蘑菇是真菌,误把蘑菇当作一种草。六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蘑菇状。科学研究发现,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蘑菇是簇生而非单生。或许这就是数字六的来历。陆又是数字六的大写,这与陆的甲骨文中有六(簇生的蘑菇)有关。
在采集狩猎阶段,人们可能已经认识了蘑菇,知道有的蘑菇可以吃。蘑菇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森林、树林、灌木丛、草原、朽木和粪堆等地方,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
陆字有可能产生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六[lù]合区一带。六合区古称棠邑,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那时,这里水网密布,森林辽阔。森林的地面上,温暖阴暗潮湿,腐烂的落叶是蘑菇生长的极佳场所。人们要来采集蘑菇,须顺着水岸的陡坡攀爬上去。因此,陆字引申义为高出水面的陆地。《说文解字》:陆,高平地。
引申为长得像蘑菇的植物。如,商陆,又名当陆,果实像蘑菇。
蘑菇簇生且先后长出来,引申为先后,相继,连续。宋王安石《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送车陆续随子返,坐听城鸡肠宛转。(送别的车马相继跟你返回,坐在车上听到城里的公鸡开始打鸣。)如,陆陆续续。
蘑菇一小簇、一小簇地生长,就像跳着生长,引申为跳跃。《庄子·马蹄》: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抬腿腾跃,是马的天性。)此义后写作踛[lù]。
蘑菇有很多品种,长相不同,颜色各异,引申为色彩斑斓。《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腰间长剑寒光闪烁啊,通天冠高耸入云。)如,斑驳陆离,光怪陆离。
蘑菇只生长在土地上,引申为跟江河湖海等水域相对的地方。地球上没有水的地方,于是都叫做陆。《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序》: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制作车而在陆地上行进,制作船而在水上行驶。)
蘑菇多的地方,人来采得多了就会踩出一条路来,引申为道路。东汉·张衡《西京赋》:复陆重阁,转石成雷。(道路纵横交错,都是亭台楼阁;石头在上转动,如雷震天。)
陆姓,或许是最早采食蘑菇的氏族部落。他们把蘑菇及其生长环境用符号陸记录下来,并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并建立方国陆国,人称陆氏。据文献记载,古陆国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一带。当然,蘑菇这种生物分布广泛,地球上温暖湿润的地方,都可找到它们的踪影。因此,陆氏有多个来源不足为奇。
据文字记载,陆姓来源有:
1.出自颛顼之后。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子孙里,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
2.出自妫[gu] 姓。战国时,齐宣王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山东平原县),子孙以陆为氏。
3.出自古代民族。(1)西周末年,陆浑戎与申侯一道杀了周幽王。公元前638年,陆浑戎被秦晋两国迁到今河南伊川鹿蹄山南(今河南洛阳伊川),公元前525年被晋国剿灭。国民以国为氏,称陆、鲁、路、卢、芦等。(2)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
陆姓如今人口 440 多万(2018年),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57位。
诗曰:
陆指蘑菇生长地,
陆陆续续出地皮。
干鲜水陆美食多,
光怪陆离真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