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探:百家姓之郏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郏, 形声字,繁体字写作郟,读作jiá。此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尚未发现。篆文左右结构,左夹(夾)右阝(邑)。隶变后,楷书写作郟。简化字写作郏。本义两边高中间低的地方。
要弄清楚郏,就要从郏的构成分析。郏,由夹和阝(邑)构成。夹(夾),会意字,读作ji。甲骨文字形为两个人从腋下夹持一个大人的样子。金文大致相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夾,简化字写作夹。本义左右相持。
引申为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状地形。人们就把这样的地方,称为郏。今河南省郏县可能是夹(夾)字的发祥地,郏字就是人们对此地地形的描述。如今,郏县县域地势仍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中部低。东南部为外方山余脉,西北部为萁山山地,中部为北汝河冲积平原。
史料记载,周康王时,郏县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夹。春秋时期,郏属于楚国。《左传· 昭公元年》: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
[gng]、伯州犁城犫[chu]、栎[ yuè
]、郏,郑人惧。(楚国公子围派公子黑肱、伯州犁在犫、栎、郏等地筑城,郑国人害怕。)
《左传·昭公十九年》: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令尹子瑕城郏。(鲁昭公十九年春季,楚国的工尹赤把阴戎迁移到下阴,令尹子瑕在郏地筑城。)
秦统一之后,始置郏县,隶属颍川郡。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郏,颍川县”,意思是郏就是当时的颍川县。
郏,源自夹(夾),仍有夹的意思。如,郏室,又称夹室,指古代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是内堂东西厢的后室。)
郏姓,当与郏字有关,郏字与马鞍状地形有关。远古在马鞍状地形生活的人,用符号夾来描述这样的地形。变这样的地形上居住的人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形成了邑,于是称为夹邑,合写为郏。或许,他们曾经把夾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被称为郏氏,并建立方国夹或郏。因为马鞍状地形并非唯一,因此被称为郏的地方,也就不止一处。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期,郑国迁往新郑之后,吞并了郏(夹)国,把郏国的地盘变成郑国的一个邑。郑国有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在郏,史称郏张。郑国衰落之后,郏又被楚国占领。
据文献记载,郏姓的来源有:
1.出自姬姓。周成王姬诵定鼎于雒邑的郏鄏[r],即今洛阳的王城一带。其后裔子孙中有迁往郏鄏居住的,于是称郏氏。另外,郏鄏原居民也有以此地名作姓氏的,称郏氏。
2.出自地名。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采邑在郏,史称郏张。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封邑为氏。
3.出自芈姓。春秋时期,楚康王熊招之子名员,在王位四年。后被其季父公子围杀害后葬在郏,称为楚郏敖。其子孙就以先祖埋葬之地作为姓氏,称郏氏。
郏姓如今人口很少,没有具体数据。
诗曰:
郏指地形似马鞍,
中间低来高两边。
资侔卜郏谋帝位,
郏室古代供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