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郤

(2019-01-12 19:11:55)
标签:

杂谈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郤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郤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郤,形声字,读作xì。甲骨文、金文均未发现此字形。战国时期秦国《诅楚文》中的字形是左右结构,左为谷,右为邑。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郤,异体字有郄。本义山谷地带。
        郤,由谷和邑(阝)组成,核心为谷,即山谷。山谷指两山之间狭窄低凹且有坡度的地方。一般会有涧溪汇集而成的河流从山谷中流过。黄河13条主要支流之一沁河,正是这样一条河流。
        沁河源头是两眼泉水,之后不断有泉水汇集。远古人以为,泉水是自己冒出来的,最初用洎[jì]这个符号来记录这条河,义为自己流出来的水。西汉时,沁源县称谷远县,即山谷又长又远来命名。
        人们喝着沁河水,感觉清凉甘甜,浸润肺腑,于是又用沁[qìn]这个符号来记录这条河。著名的词牌《沁园春》,就是指的沁河。
        自古至今,人们都是逐水而居,对于沁河源自山谷非常熟悉。人们在山谷的开阔地带定居下来,进入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人们把有河水流过的山谷用符号郤记录下来。郤读作xì,或许与洎的读音有关。
        《说文解字》:郤,晋大夫叔虎邑也。(郤,是晋国大夫叔虎的封邑。)叔虎,即羊舌虎,姬姓,羊舌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羊舌职的幼子,因帮助晋献公攻克翟柤[z]有功,叔虎被封到晋国控制的沁河下游的郤。从此,羊舌叔虎又被称为郤叔虎。三国·魏·李登《声类》:郤乡在河内。(郤邑在河内郡。)河内郡的管辖范围是今河南省靠近山西省的沁河流域部分地区。
        在沁河源头,最近的两岸山峰仅有7米,相对于大山来说,如同缝隙。现在世界跳远记录是男子8.95米,女子7.52米。7米的宽度,跳远冠军可以轻松跃过。因此,郤又与隙字同义。《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人的一生,好比透过缝隙看奔跑的白驹,一晃成了过去。)
        国与国划界,一般以河为界,或以山峰为界。山谷中一般有河,也可以山谷为界,引申为国境线。《礼记·曲礼下》: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郤地曰会。(诸侯在约定的日期之前相见,叫做“遇”。诸侯在两国交界处相见,叫做“会”。)
        山谷是一种天然阻隔,引申为人与人产生不信任,有隔阂。《史记·项羽本纪》: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如今有小人进谗言,导致将军您和臣下我有了隔阂和矛盾。)
        沁河源的两岸山峰之间距离仅7米,远古人可能认为,原本完整的山体裂开了,是山得了病,引申为人身体不舒服,有恙。《战国策·赵四·赵太后新用事》: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郤也。(担心太后您的身体欠安。)
        水往低处流,山谷的河流在最低处,从这看其他位置,都要向上才可以,引申为仰。《仪礼·士昏礼》:赞启会,郤于敦南,对敦于北。(司仪打开男方黍稷盒的盖子,仰置于礼盒南边的地上,女方黍稷盒的盖子,则仰置于礼盒北边的地上。)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某些空隙处气血会汇聚,称之为郤穴,一般多用于内脏急性痛症。共有16个郤穴,其名称是:肝——中都,小肠——养老,心——阴郤,大肠——温溜,脾——地机,膀胱——金门,肺——孔最,三焦——会宗,肾——水泉,阳跷[qio]——跗阳,心包——郤门,阴跷——交信,胆——外丘,阳维——阳交、胃——梁丘,阴维——筑宾。
        动物身体有骨有肉。骨与骨、骨与肉之间,都有一定的缝隙,就像裂开的山体。在这样的地方走刀,就不会造成刀钝或者卷刃。《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kun]。(顺着肌理下刀,拉开肉块之间的大缝隙,穿过骨节之间的大空窾。)
        形辩:郤与卻虽然形似,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
        卻,是却的异体字。去字的甲骨文是上下结构,上为大(人),下为凵或口(地穴),本义人离开家外出。却字中的卩也是一个跪坐的人形,却的本义有人离开家人外出。
        脚字是月(肉)+却,强调离开家人的人体器官,即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是人体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

        郤姓,或许是生活在沁河沿岸的远古人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把郤作为氏族的图腾标识,祈求保佑子孙万代,称为郤氏,甚至建立郤方国。郤国后来被晋国占领,春秋时晋献公封给晋国公族羊舌职的幼子叔虎,史称郤叔虎。
        据文献记载,郤姓来源有:
        1.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国公族子弟叔虎,在晋献公发动的征伐翟柤国的战争中立下头功,晋献公把郤邑封给他,建立郤国,为子爵,称郤子。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称郤氏。
        2.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郤姓如今人口数量很少,没有具体数据。

诗曰:
郤指沁河出山谷,
河水劈山奔流出。
批郤导窾为解牛,
郤诜高第登榜首。
注:诜,读作sh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