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羊
羊,象形字,读作yáng。甲骨文是一个长着两支角的羊头的样子,金文大致相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羊。本义山羊。
山羊是一种偶蹄目牛科家畜,属反刍类哺乳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以青草为食。表面看来,山羊和草原上的绵羊差不多,其实它们是有生殖隔离的不同动物。它们之间的差别大于马和驴、虎和师的差别,不能交配产生下一代。
山羊,是远古时期华夏民族最早狩猎和驯服的兽类。以羊字为基础,我们的先祖创造了很多文字,形成了独特的羊文化。汉字所指的羊是山羊,不是绵羊。因此羊年的英文翻译只能是the
year of goat,而不是the year of sheep。
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和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有陶羊。从文字角度说,在中华文化当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比如,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羲,就是由羊、我和兮组成。
六畜当中,羊的组字能力最强。据统计,带羊的字最多,其次是带豕(猪)的字,再次是带犬的字,然后是带牛的字,最后是带马的字,而鸡本身就是一个合成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羊这种动物对华夏民族的深刻影响。
中华文化的核心字之一的义,繁体字写作義,就是羊我,我是餐具,本义吃羊。羊牺牲了自己,成为中华远古先祖的食物,真的非常伟大。养的繁体字是養,本义羊是食物,养育华夏民族千万年。
以羊字组成的汉字,都是美好的。再如,羊大为美,羊言为善,羊鱼为鲜,羊示为祥。羊丑(手揪为丑)为羞,是馐的本字,美味的总称。羊火为羔,烤羊,小羊好烤,烤出来好吃,引申为小羊。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国家大事,就是祭祀和征伐。祭祀用的牺牲中的牺的繁体字是犧,由牛和羲组成。羲则由羊、我、兮三个字组成。羲或许是指用羊祭祀,而用牛祭祀为犧(牺)。《礼记》关于祭祀用的牺牲,有太牢和少牢之分。太牢是天子祭祀所用,包括牛、羊、猪(豕);少牢是诸侯祭祀所用,只有羊、猪(豕)。祭祀前,牛、羊、猪要圈养起来,称为牢。
关于羊的传说,都是美好的。如“五羊衔谷”的传说,成为广州别称“羊城”和简称“穗”的来历。从这一点上来说,动画片《喜羊羊和大灰狼》里,羊的形象是绵羊,非华夏民族文化,而是游牧民族文化。
《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是谁说你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
古文中,羊通祥。东汉《王孝渊碑》:羊吉万岁,子孙自贵。此义后来加示字旁,写作祥。
古代,羊还通详。《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臣愿王与下吏羊计某言而竺(笃)虑之也。(我希望大王和我详细谋划和深入考虑此事。)
远古时期,第一个驯服羊这种动物的氏族部落,他们用羊字记录这种动物,并且把羊字当作自己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他们的氏族部落非常强大,称作羌人。羌就是羊人,牧羊人;姜就是羊女,牧羊女。或许,是羌人教会华夏民族开始养羊。
据文字记载,羊姓来源有:1.源于姬姓。春秋时期,①晋国大夫姬突,封邑在羊舌,史称羊舌突,后裔子孙以先祖封邑为氏,称羊舌氏,后简称羊氏。②鲁国有公孙羊孺,其后人以先祖名字为氏,称公羊氏,后简称羊氏。
2.源于官位。西周时期,周王朝有专门掌管马和羊的官职。其中管羊的小吏称为“羊人”,羊人的后代便以先祖官称为姓氏,称羊氏。
3.源于姞姓。黄帝后裔,属于以改姞姓为羊氏。
4.源于古代民族。①古羌族。春秋时期,西戎后裔羌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②古淮夷族。东汉时期,在零陵(今湖南永州)一支少数民族部落,是后来少数民族瑶族的主要先民。③女真族。明朝时期,女真族中有以羊为氏者。
5.源于少数民族。藏族、满族、白族、彝族、傣族、黎族、东乡族、蒙古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羊氏族人分布。
如今羊姓人口大约10.1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没有具体统计。
诗曰:
羊字本义指山羊,
远古人类早驯养。
人文始祖是伏羲,
三羊开泰送吉祥。
https://mp.weixin.qq.com/s/wOo1I1Jp4K05S4M1Bs4QvQ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