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滑
滑,会意字,读作huá,gǔ。甲骨文尚未发现,战国时期《滑斿鼎》金文字形左右结构,左水右骨。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滑。本义水结冰硬如骨。
甲骨文的骨,是牛扇骨的样子,用来刻写卜辞。牛扇骨质地坚硬,刻写卜辞可以长期保存。
水结冰会变硬,远古人就用牛扇骨来形容冰的坚硬。
冰面摩擦力小,如镜面一样,滑字引申为光溜。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一路上云雾弥漫冰滑难走,台阶几乎无法攀登。)如,滑溜,滑利。
引申为在光滑的物体是溜动。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如,滑冰,滑板,滑雪,滑翔,滑倒。
圆润的物体上非常光滑的,不粗糙,引申为声音圆润,不嘶哑。唐·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如,丝滑,柔滑,肉滑。
引申为人待人接物非常世故,不实在。如,滑头,耍滑,油滑,油腔滑调,油嘴滑舌,狡滑(猾)。
滑(gǔ)稽,①语言流畅,抑扬顿挫。司马迁《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樗(chū)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樗里疾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秦国人称之为“智囊”。)②古代一种流酒器。汉·扬雄《酒箴》:鸱夷滑稽,腹大如壶。(酒囊流酒器,肚子大如壶。)③用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引人发笑的人或者事,此义读作huá。如,滑稽可笑,滑稽戏。
远古人对四季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水的液态、汽态、固态的物理变化,更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把水结冰变的像骨头一样坚硬且光溜,印象深刻,他们把这种现象记录下来,写作滑。最早发现这种现象的氏族部落,就把滑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建立方国滑国,人称滑氏。
文字记载滑姓来源有:1.源于姬姓封国。西周时,周公旦第八子封在滑国,最初建都于滑(今河南省睢县西北),后又迁都于费(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西南),故又称为费滑。再后来滑国被晋国所灭。亡国后,滑国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滑氏。
2.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郑庄公次子姬滑,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滑氏。
3.源于彝族,出自秦、汉时期诺苏彝人世居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滑姓如今人口很少,具体数据不详。
诗曰:
滑指水冻如骨硬,
表面光溜可作镜。
油嘴滑舌不老实,
偷奸耍滑那不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