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吉
吉,会意字,读作jí。商周时期,甲骨文字形是上下结构,上像兵器,下像盛放兵器的器具。上面的兵器有时像大板斧,有时像矛头。周早甲骨文和周早、中、周晚的金文都是大板斧。大板斧就是甲骨文是王字。本义天子主祭。
《周礼》规定了礼乐制度,其中有五礼,即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由天子主祭,用以祭祀天神、地祗和人鬼(祖先)。或许,为表明祭祀者的天子身份,主祭人要把天子权力的象征之物大板斧或者矛头置于专门的器具之中,以告天地鬼诸神,让他们相信是天子在祭祀他们,以示敬重和郑重。
天子祭祀,与天地鬼诸神对话,报告自己的文功武治,乞求天地鬼神保佑江山永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的祭祀,当然一定是五礼之冠,一定是大吉大利的,谓之吉礼。
吉礼之时,天子须把代表权力之物的大板斧或者矛头置于器具中,表示不用武器,没有战争杀戮,显示和平,引申为福祥。《春秋谷梁传哀公元年》:卜之不吉,则如之何?(占卜如果不吉利,应该怎么办?)如,吉祥,吉利。
引申为美好,善良。《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美丽姑娘在思春,帅小伙子过来追。)如,吉人天相。
引申为好的,有利的,幸福的,快乐的。如,吉言,吉日(举行吉礼选定的日子),吉祝(祈求幸福吉祥)。
带吉的字,或者与吉礼有关,或者是与吉字的引申义有关。
1.佶,jí,健壮的样子,大力士。远古时期,要成为首领甚至天子,他使用的兵器一定非常沉重,吉礼时能搬动盛着天子兵器的器具的人,必须强壮有力。
2.诘,jié,追问,责问。吉礼是国之大事,不能有半点马虎,一定要把盛放天子兵器的器具摆放好,所以要不断地追问。
3.髻,jì,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形状与天子的大板斧放在器具类似。
4.劼,jié,搬动盛放天子兵器的器具,需要很大的力气,也需要小心翼翼,引申为尽力,谨慎。
5.袺,jié,提起衣襟盛东西,类似盛放天子兵器的器具。襭,xié,用衣襟兜起来。
6.颉,xié,如同大板斧置于器具中,引申为脖子僵直。jié,古人名用字,如仓颉,是传说中远古造字的人,或许他有颈椎病。
6.秸,jiē,稻谷长出秸秆,就可以结穗,那个穗头与吉礼时天子的矛头盛放在器具之中类似。同时,结穗就有稻谷吃了,是好事。
7.姞,jí,姓。或许是指可以给人带来吉祥幸福的女人。
从吉字的来源看,吉姓或许和参与吉礼的人有关。
据文字记载的吉姓来源有:1.源于姞姓。远古黄帝有裔孙叫伯儵(shū),受封南燕国(今河南延津、汲县一带),赐姓姞,称姞伯儵,史称南燕国。其后裔子孙中,有省去女字旁简化为吉字者,称吉氏。
2.源于兮姓。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属下有个贤臣叫兮甲,号尹吉甫。在兮甲的支庶后代中,有以先祖之字为氏者,称吉甫氏,后简化为单姓吉氏、甫氏。
3.源于姒姓。夏初,夏王启封高辛氏的儿子挚于莘(今陕西合阳),建立莘国。莘国被周灭,国人称莘氏。莘氏族人在西周中期迁居吉白(今宁夏固原西吉),又以地为氏,称吉白氏。在吉白氏族人后裔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吉氏、白氏者。
4.源于古代民族①靺鞨族。唐朝时期称为“靺鞨”,北魏时期称为“勿吉”,勿吉氏即有冠汉姓为吉氏者。②女真族。金国时期女真温迪罕部,有迪古氏、迪吉氏、迪姑氏等姓氏。元、明时期即有改为汉姓吉氏、迪氏、温氏等。
5.源于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锡伯族等,族人中有吉氏分布。
吉姓如今人口大约60.3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195位。
诗曰:
天子主祭称吉礼,
板斧放在器具里。
吉祥如意是祝福,
吉日良辰莫迟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