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柯
柯,形声字,读作kē。甲骨文尚未发现,鼎文字形是左右结构,左为可的简形,右为木。篆文左右结构,左木,右可,可为何省,木加何写作柯,凡是木质坚硬且能够承受很大负荷的树木都叫做柯,可作乐器、衡器、车船。本义硬木。
古代叫做柯的木头,与我们现在所称的红木类似,不是指一种木头。常见的红木树种有紫檀、黄花梨、黑酸枝、乌纹木、红酸枝、白酸枝、鸡翅木等几种,质地坚硬,耐久性强、耐腐蚀。《诗经·国风·卫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砍伐檀树响叮当,放在河边两岸上。)
《说文解字》解释柯为斧柄,斧柄必须是质地坚硬的木料,否则容易断裂。斧柄只是柯木的一种用途,而不是全部。《诗经·国风·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柯树坚硬怎砍伐?没有斧子砍不成。)
柯木坚硬,用其制作乐器车船,也用来制作度量角度的衡器,都不会变形。《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45°),一宣有半谓之欘(zhú)(67.5°),一欘有半谓之柯(101.25°),一柯有半谓之磬折(151.875°)。(车人制作器物的事,直角的一半叫做宣,一宣半的角叫做欘,一欘半的角叫做柯,一柯半的角度就是磬的弯曲度。)
引申为不易折断的树枝。成语有南柯一梦,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所谓南柯郡,不过是蚂蚁窝里有一孔道通往朝南的一根老槐树枝(南柯)。如,柯枝(枝条),柯条(枝条),柯叶(枝叶),柯干(枝干)
。
烂柯,围棋的别称。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说有个叫王质的人去山中打柴,观看仙人下围棋,在山中逗留片刻,他砍柴用的斧头的柯木柄已经朽烂。从此,围棋又称烂柯。烂柯人,指樵夫。此山被称作烂柯山,据称就是位今浙江省衢州市东南的石桥山,又名石室山。
柯指那些木质坚硬的树木,因此凡是这样的树,都可以称为柯树,凡是生长有这样树木的地方都可称之为柯。或许最初以柯为氏的人是用柯木制作乐器、衡器、斧柄和车船的人。
据文字记载的柯姓来源有:1.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柯虏(卢),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源于地名。①卫国有柯邑,周庄王六年(前691年)被鲁国攻占,后在齐国干预下回到卫国手中。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卫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趁机占据柯邑,并封给自己的儿子,其后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柯氏。②春秋时期,郑国西部有柯陵。周简王十一年(前574年)农历六月,晋厉公邀齐、鲁、宋、卫、曹等诸侯国在此会盟,计划联合攻伐楚国,史称“柯陵之会”。郑国所辖柯陵的大夫因此为姓氏,称柯陵氏,后裔子孙省文简化为单姓柯氏。
3.源于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族拓拔部中有柯拔氏、柯只氏、柯祗氏等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汉姓为柯氏,后逐渐融入汉族。
4.源于职业。①春秋时期职业工匠柯工,就是伐木工人。春秋、战国乃至汉朝时期皆称“柯工”、或简称“柯”。在柯工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柯氏。②古代北方羌族中柯氏,出自汉朝时期右北平郡、上谷郡羌族部落大人(首领)的称呼“柯最”,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其后代子孙皆称柯氏至今。
5.源于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有柯氏族人分布。
柯姓如今人口大约106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居第145位。
诗曰:
木质坚硬谓之柯,
制作乐器和船车。
斧柄亦须柯木制,
南柯一梦是传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