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虞

(2018-05-17 06:01:36)
标签:

杂谈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虞

        虞,形声字,读作yú。甲骨文尚未发现,西周中期青铜器恒簋铭文有虞字,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虞。本义人假扮老虎。

        老虎是山中王,人假扮老虎在山林狩猎,因此古代就把管理山泽的官吏叫做虞。如,虞人(又称虞师、虞官,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虞旗(又叫“虞旌”。虞人在汇集所获物时所用的旗帜),虞罗(虞人所张设的网罗)。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如果商人不做买卖,粮食、物品和财富就无法流通;如果虞人不开发利用资源,那么财富就会减少。)

        后来扮虎捕猎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舞虎。实际上,从虞字看,至少从西周时期就有舞虎这个娱乐节目。现在,河南、海南、四川有些地方还有舞虎习俗。

        舞虎是娱乐活动,虞和娱相通。如,虞心(怡悦心情),虞说(娱悦),虞乐(娱乐),虞欢(娱欢),耳目之虞。《国语·周语·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沉湎于享乐,肆意胡为,葬送了自身。)

        舞虎被用于古代祭祀,叫做虞祭,在埋葬死者后进行,有安神之意。如,虞歌(虞殡),虞殡(送葬歌曲,相当于哀乐),虞主(虞祭时所立的神主)。《左传》有云:事死如事生,礼也。或许,虞祭就是通过给刚下葬的亲人舞虎,以安慰逝去的亲人。《礼记·檀弓下》: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有关人员还要设几铺席,在墓的左边设祭以飨墓地之神。回来后,在正午进行安神的虞祭。)

        舞虎时,人带上虎头舞蹈,观者都想知道舞者下一步怎么做,引申为预料,猜测。如,不虞(不料,没想到)。《诗经·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不测突然生。)

        预料不到,猜测不透,就会使人疑虑和担心,引申为忧虑,忧患。如,冻馁之虞(受冻挨饿的忧虑)。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无虞。

        引申为有准备的,有防备的。如,虞卒(有防备的士兵),虞旅(有防备的军队)。《孙子·谋攻》:以虞待不虞者胜。(以有备之师对付无备之敌者会获胜。

        舞虎是表演,那就不真实,引申为欺骗。《左传·宣公十五年》: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盟誓说: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传说有虞舜,《离娄下·第一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传舜耕历山,渔雷泽。若此说成立,可以想见,那时历山毒蛇猛兽横行,极有可能,舜是假扮老虎埋伏山林狩猎第一人。人们把假扮老虎用文字记录下来,写作虞。再后来,虎豹豺狼被打得差不多了,舜及其族人才开始耕种,而假扮老虎则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活动。又因舜耕历山、渔雷泽,人们把掌管山泽的人称为虞。人们把假扮老虎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人称虞氏。

        据文字记载的虞姓来源有:1.源于姚姓。禹治水有功,舜帝将帝位禅让给禹,禹封舜帝之子商均在商,建立虞国。虞国君主的后裔子孙,多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虞氏。

        2.源于子姓。商、周时期古矢(吳字没有口字)国,具体灭国时间不详,至少在周幽王六年(前776年)之前,称为秦国的地盘。矢国贵族和国民有以国名为氏,称为虞氏。

        3.源于姬姓。西周初期,周武王封仲雍之庶孙于虞(今河南安阳),建立了虞国,为公爵,称虞仲,后被晋国所灭。国人以国名为氏,称虞氏。

        4.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历之兄泰伯所建虞国。虞国,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自称虞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亡国后,有吴国王族子孙及国人以故国名为氏,称虞氏,战国末期多改为吴氏。

        5.源于官位。西周时期设官吏虞衡,亦称虞官,负责掌管山林大泽(湖)中各种资源的官吏,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职如今天的林业部与国土资源部部长。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

        6.源于少数民族。如满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虞氏族人分布。

        7.源于上古地理方位虞渊,是古人最崇敬的地方,专指西方太阳落下地平线的地方,并不固定。古人认为,太阳落山犹如生命之熄灭。人逝有灵,因此,虞渊就是灵魂转生的神圣地方,称作虞渊氏,其后代因以为姓氏,省称虞氏。

        虞姓如今人口大约38.1万人,按照人口数量排名列第244位。


诗曰:

扮虎狩猎谓之虞,

智取猎物人称奇。

尔虞我诈不足道,

历来有虞胜无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