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万庆涛
万庆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226
  • 关注人气:2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祝

(2018-04-08 11:36:30)
标签:

杂谈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祝

        祝,会意字,读作zhù。甲骨文字形是左右结构,一个祭台(示)左边或者右边有一个人跪着向天说话(兄)。金文大致相同,篆文定型为左示右兄,隶变后,楷书写作祝。本义主祭人。

        《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康公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远古时代祭祀非常重要,掌管祭祀的祝也地位显赫。《说文解字》:祝,祭主赞词者。西周设有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等五个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诗经·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赉孝孙。(太祝代神来致辞,赐予子孙福安康。)现在寺庙中掌管香火的人称为庙祝。

        祝融,掌管火的神,称作火神。融,本义为冰雪在阳光照射下从固体变成液体并有水汽形成的样子。远古人发现,不仅太阳可以融化冰雪,火也可以。因此就想象出一个神灵叫祝融。南方有一种说法:风干物燥,小心祝融。

        祝是向神灵祈祷之人,引申为向神灵求福。东汉·王充《论衡》: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一个人祝祷,一国人诅咒,一个人的祝祷抵不过一万人的诅咒,国家灭亡,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由祭祀祈福泛化引申为对人或对物衷心表达美好愿望,就是说一些吉祥话。如,祝福,祝寿,祝词,祝捷,祝贺,祝愿。

        祝,既可以向上天祈福与人,也可以祈祸与人。《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靡届靡究。(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祝作为祈祸之时,为区别字义,读作zhòu,并另造呪字,后来字形演变为咒。如诅咒,咒骂,咒语,赌咒,毒咒。

        做祭祀,就要有牺牲,牺牲就是被杀死的动物甚至人。做了牺牲,生命就此完结,引申为命断,死亡。《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颜回死了,孔子哀叹说:“哎呀!这是天要让我死啊!”仲有死了,孔子悲痛地说:“哎呀!这是天要亡我呀!”)

        远古人们对大自然不了解,充满敬畏,听见一个炸雷,以为是老天爷降罪于己,人们慌忙跪地向上天祈祷。或许在某个氏族部落一有天灾,人们就用跪地祈祷来祈福。有这个习俗的氏族部落,后来就以祝字为图腾标识,人称祝氏。他们还建立了方国,称为祝国。

        有文字记载的祝姓来源有:1.源于祁姓,是尧的后裔。周武王尧的后人封于祝(其地望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建立祝国。春秋时(前768年),祝国亡于齐国,原祝国公族遂以国为氏,称为祝氏。

        2.源于任姓。黄帝之裔颛顼之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官称祝融,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

        3.源于姬姓。春秋郑庄公时期郑国大夫、大将军祝聃,亦称姬祝聃。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祝聃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祝氏、聃氏。

        4.源于官位。①古代掌管祭祀活动的祭司,多称为祝史、祝司、祝师、秘祝等等。②少昊时期的祝鸠氏,专门负责教化民众,商周时期改称司徒。③两周时期官吏祝詶,专责医药。担任上述官职的人,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职为氏,称为祝氏。

        5.源于鲜卑族。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吐缶氏族,在北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时,改为汉姓祝氏,融入汉族。

        6.源于满族。满族有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有族人为祝氏。

        祝姓如今人口大约136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135位。


诗曰:

祝字本为祈祷人,

祈求祭者福临门。

美好愿望送亲朋,

安康吉祥又称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