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汤
汤,读作tāng,繁体字写作湯。甲骨文尚未发现,金文字形多样,但大致相同,都是水
昜(yáng)。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湯,简化字写作汤。本义温泉。
要搞清楚汤的本义,需要弄清楚其组成部分“昜”。昜,由两个部分组成,上为日(太阳),下为一横
勿,意思是日光透过树叶或云层射出来,洒向大地。太阳是温暖之源,太阳照到哪里,哪里就会温暖,照到水,水就温暖。
温泉的水是温暖的,现代人知道,这是地热造成的。但远古人只能凭经验判断,认为温泉也是因为太阳照射才变温暖的。因此,称温泉为“汤”。现在,在有温泉的地方,还称之为汤。
顺便说一句,自然界的“汤”远早于人们会用火之后自己烧的“汤”,那需要在陶器发明之后才能有。温泉是一种自然现象,远古人早就发现并用之沐浴。
远古,黄河流域有很多天然温泉分布。如今,河南省还有很多天然温泉,有的温泉流传着远古的传说。
位于河南省河南三门峡卢氏县汤河乡境内的汤河温泉,自陡崖壁缝中涌出,每小时出水量7吨,平均温度51℃。此处天然温泉,曾经有男女共浴的习俗,当是远古人类习俗的遗存。或许,这里就是“湯”字的发源地。
当发明陶器之后,远古人们可以用火把水加热烧开,上下翻滚,因此温泉之汤引申为人喝的汤(热水,开水,滚水)。如赴汤蹈火,扬汤止沸,金城汤池,固若金汤。
再后来,人们用开水煮各种食物,吃掉食物之后剩下的液体,也叫做汤。如鸡汤,药汤,菜汤。唐•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汤还可做动词,指水滚开了,读作shāng。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心潮滚滚跟谁说,魂魄寂寞向谁诉?)
带汤的字都与温泉或沸腾的水有关。如烫,火上烧的汤,温度很高,会伤人。如荡,温泉中生长的草,在水中摇动,引申为大水冲撞。
汤姓来源很多。1.源于子姓,出自夏朝成汤之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成汤,就是商朝的开国君主。
2.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3.出源于荡氏。春秋时宋国荡姓家族,后去掉草字头成汤氏。
4.源于风姓,出自远古太暤(昊)伏羲氏的儿子汤,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5.源于子姓,出自西周的宋国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裔,战国时期宋被齐国所灭,末代君主是子偃。他有个侄子子隆,为避秦始皇焚书坑儒,改姓汤。
6.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官吏汤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秦、汉时期,宫廷少府设置有汤官令、汤官丞,负责掌管帝王君主的御用糕点。
7.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汤沐食侯,属于以官爵称号为氏。汤沐食侯,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高祖武皇帝陈霸先设置的一种爵位。陈国被隋文帝杨坚所灭后,其后裔子孙不敢称陈氏,便以爵号为姓氏,称汤沐氏,后省文分称汤氏、沐氏。
8.源于改姓,宋朝时期有人叫殷崇义,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名讳,改姓名为汤悦,其子孙后代皆以汤氏相传至今。
9.源于少数民族。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有汤务氏,汤佳氏,简化为汉姓汤氏。还有蒙古族、侗族、瑶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汤氏。
当代汤姓全国人口大约250万,排名第90位姓氏。
1.汤悦(912年—984年),原名殷崇义。南唐宰相,后归赵宋。因避赵匡胤父赵宏殷名讳,先改姓商,叫商崇义。后赵光义登基,又避其名讳改名汤悦。著有《汤悦集》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五》著录其与徐铉合撰《江南录》十卷等。
2.汤显祖(1550-1617),明戏曲作家、文学家。所著《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诗文《玉茗堂全集》。
3.汤化龙(1874—1918),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历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湖北省军政府民政总长、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秘书处长、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会长。
4.汤恩伯(1898年—1954年),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系骨干将领,抗日名将。
5.汤一介(1927年—2014年),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儒藏》编纂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中国儒学史》主编之一。
诗曰:
汤字本义是温泉,
远古先人早发现。
成汤灭夏建殷商,
留下美名天下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