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秦
秦,会意字,甲骨文是舂(chōng,双手持杵砸向臼) 一禾或二禾,或者双手(又)持杵
一禾或二禾,会舂带壳的稻谷去其壳之义。金文大致相同,篆文取双手持杵 一个禾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秦。
因为秦做了部落名,舂禾去壳之义另造“挃(zhì),手
至(射出的箭落地)。战场上,射箭是一波一波的,和用杵舂稻谷的动作相似。《淮南子·兵略训》:“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五个指头轮流弹击,不如手指握拳给予一捣)
后来,挃借用于表示收割稻谷的声音,如《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刷刷地收割,多多地堆积。)这造成没有字表示舂稻谷壳了,于是又造一字擣,读dǎo,手(扌)
壽(寿),舂稻谷一上一下,犹如海浪波涛。其异体字是搗,读dǎo,手(扌)
島(岛)。后来,选搗为正体,简化后写作捣,岛离波涛不远。
经过上述曲折的演变过程,现在我们用“捣”替代了“秦”,除了舂稻谷去壳之义,还引申为毁坏,因为稻谷壳只有被击碎,才能和大米、小米分离。
秦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来源非常复杂。源流一,出自嬴姓。秦氏是少昊金天氏的直系后裔。其裔孙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赐姓嬴。其后代嬴非子因善养马,周孝王赏识封给他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朝灭亡之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伯益成秦姓得姓始祖。
源流二,源于姬姓。周文王之孙鲁国侯伯禽的裔孙封地在鲁国秦邑,后代子孙随以所居邑名为氏。
源流三,外族改姓。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改部落名取单字为秦姓。
源流四,源于外夷。出自古代大秦人(即罗马帝国)来华滞留不归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另有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七友之一的秦不虚,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秦不虚之后已经无世系资料可考。
秦姓现在全国人口约320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四位姓氏。
秦字,原义为手持杵舂稻谷,以去其壳。这在远古也算是一个技术,或许当时会这门技术的人就被称为“秦”。秦姓先祖取秦为姓氏,可能出于这样一种考虑,能舂稻谷,就有米吃,希望子孙后代有吃的,免受饥饿之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