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沈
沈,会意字,甲骨文是把牛放进河里,祭祀河神,牛进到河里下沉,会沉没之意。
沈,古国名。西周初,周文王第十子、武王胞弟季载被封沈侯,封国沈位于河南平舆县北部。平舆县历史悠久,平舆一名始于西周,平舆乃是西周奠基者姬昌之母太任的家乡,就是说平舆是周文王的姥姥家。因周文王之母太任归省家书中有“平舆”抵达(即坐车平安回到娘家)字样而得名。《左传·文公三年》记载,公元前506年为蔡“伐沈”,随灭国。
从甲骨文看,此地有可能是周王朝祭祀河神的地方。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经平舆县境。不知道周王室在哪条河沉牛祭祀河神。
就像姬友封于鄭,保护周王室祭祀祖先之地一样,姬季载被封于此,是保护周王室祭祀河神之地。
沈成为国名,表示沉牛祭祀河神之义的另造“沉”字。牛要沉入河里,就要有一定的重量,后引申为沉重,也可以表示心情。
顺便说一下,沈不是氵
冘,就是说,沈与冘无关。冘,甲骨文是一个人挑担或扛戈负重的意思。冘,金文繁化人形,并加一个口,会负重喘息状,篆文进一步变化成何,是荷(负荷)的本字。
沈也是瀋的简化字,两个字也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以类推方式简化,瀋,就应该简化为渖,但却简化为沈,与原有的沈成为一个字。
既然沈成为瀋的简化字,有必要在这里说一说瀋。要说清楚瀋,就先说说審。
審,会意字,金文从宀(房子),从米,从口,会在室内用口检察米的品质,引申为详察。瀋,河名,即浑河。东北是黑土地,浑河水是黑色,像墨汁。《說文解字》:“瀋,汁也。”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九•墨》:“所以晉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瀋耳。”
浑河水如墨汁,要渡河,自然要审慎勘察一番才行。因此,称为瀋河。河之北称为陽(阳),瀋陽之名由此而来。
瀋简化为沈,让两个毫无关系的字成为一个字,破坏了汉字之间的固有联系,给两个字的使用带来很大混乱,给人们识字学习造成困难。应该考虑恢复瀋字,以便区别和辨识。
沈姓是以封国为姓,后世沈姓均来源于古代华夏族,有姬姓,有嬴姓,有姒姓,有芈姓。至2007年,中国沈姓近600万人,排列第37位。
沈姓名人有,沈约,南朝时梁文学家,《宋书》的作者。沈括,北宋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沈周,明代画家,唐寅的老师。沈从文,近代文学家。沈钧儒,爱国民主人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