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万有话】传统如何适应现代社会
近日,河北唐山爆竹三天发生两次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许多年以来,每逢年关节日,总会有爆竹厂爆炸或者爆竹伤人事件发生,这反映出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发生了冲突,也再次提醒大家,如何让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社会更好地融合起来。
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盖房乔迁,传统上都要放烟花爆竹,以示庆祝。从人的心理方面说,一个是遵从几千年的传统习俗,一个是烟花爆竹确确实实能够制造一种喜庆的气氛。但是传统习俗遇到现代社会的时候,不免会发生冲突,有时候这种冲突可能还非常激烈。
面对传统习俗与传统习俗的冲突,长期以来,政府基本上是两种办法,一个是宣传教育,说某某传统习俗是陋习,我们要改,倡导一种新文化,新风尚,新气象。比如,曾经有一个口号叫做“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但是效果不佳,经常反复,反弹。比如土葬与火葬,为了改变传统土葬习俗,政府发动了多次平坟复耕运动,老祖宗的坟平了,但在广大农村,新坟照起,土葬还是大量盛行。近几年发生的河南周口开展平坟复耕运动,遭到农民的反对。
另一种情况是,政府强制传统习俗改革,用行政罚款手段强迫人们改变传统习俗,比如计划生育就是,曾经有一个口号很是惊人,“堕出来,流下来,打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因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效果不佳,就对违反政策的人,通过行政处罚、纪律处分,城里人用双开端掉饭碗的方式,农村则拆房扒屋,强制结扎、流产等等手段完成计划生育任务。计划生育的恶果正在显现,国家也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说到烟花爆竹,不得不提到“第一个吃螃蟹”的广州。广州市人大1991年通过《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经广东省人大批准,1992年6月1日起实行。后来又根据城市扩大的情况变化,两次修改,严禁市民燃放烟花爆竹。从1992年算起,广州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有二十四五年了。同时改为政府然放烟花,让市民观看,再后来,2013年政府以环保和节约的名义也不放烟花了,广州的年味变成了吃喝游玩,于是一到过年,广州就成为一座空城。当然,广州市政府也努力通过搞其他活动增加年味,比如要把行花街做成旅游项目,近年来又模仿北方创造广府庙会。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代替年味那个热闹。
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也曾经学习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没有做到,后来演变成为定时定点燃放。显而易见,除广州之外,全国其他城市政府能够尊重传统文化,没有一刀切,没有用行政命令强迫民众改变传统习俗,而是试图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值得赞赏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首先是心怀敬畏之心,其次是引导民众使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社会融合,而不是强迫民众放弃传统文化习俗。我们承认,传统文化习俗有的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生活,尤其是大城市、超大城市,人口密集,烟花爆竹燃放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还有现在雾霾严重,烟花爆竹污染空气。
因此,政府在管控烟花爆竹燃放的同时,更需要进一步引导烟花爆竹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改进,引导生产企业对烟花爆竹进行研发,鼓励企业生产既有传统烟花爆竹的声响和味道,又能够提高安全性和环保性,相信高手在民间,相信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只要引导得当,这样的安全环保型烟花爆竹,一定可以研发出来,生产出来,让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社会更好地融合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